Page 189 - Demo
P. 189
九大客家力意見回饋
PART 3 187
式,皆納入族群間相互欣賞的 概念,例如客家花布的紋理花 色融入了閩南及原住民元素 又或者原客關係最為和諧的南 庄地區所舉辦的桐花祭,都盡 量融合閩南及原住民相關節 目,此即是以欣賞多元文化的 角度,建構客家與其他族群的 良好互動關係。
族群和諧為前提,加強族
群間互動交流
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 學學系教授張翰璧發現,客委 會成立 20 年來,在政策上的積 極作為已經讓客家在公領域的 能見度提高,「現在有更多的 客家人願意說客家語,具相當 的族群認同度,且願意在公共 領域中承認並說出自己是客家 人者也不在少數。另外,在文 化活動的推動上,也透過不同 的方式,提升客家人的族群光 榮感。」
客家委員會 105 年起開辦客庄南向國際 交流合作專案,陸續遴派國內客庄社區 團隊,並結合學者、客庄新住民及其子 女,前往印尼、馬來西亞及柬埔寨等東 南亞客家庄互訪。
她認為,過去客委會只為挽 救族群文化的消失而努力,到 現在已逐漸轉型而擘劃出新的 方向,包括近年將原客族群關 係研究的推動納入政策中,讓 原住民與客家一起為促進臺灣 多元文化而有所貢獻。從恢復 客家光榮感,到攜手其他族群 建構臺灣多元文化認同,客委 會都有階段性的規劃。
以最近推動的「族群主流化」 為例,基本上是原以客家為核 心的族群政策,慢慢擴大到以 臺灣五大族群為核心的族群政 策。具體的行動則可從客委會 自過去到現在,積極推動福佬 客文化節、向原住民致敬系列 (逆寫北臺灣客家開發史、原 客青少年三對三籃球賽)等活 動中略見一二。
洪馨蘭也持相同觀點,從最 近幾年客委會嘗試重新詮釋過 去可能帶有濃厚族群分類意識
客委會會徽中客家的「客」字與原住民 泰雅族的「祖靈之眼」相結合,是族群 共存共融的表現。
衝突的歷史遺產,如「義民」 (信仰)、「六堆」(出堆)、 「內山」(拓墾開發)等議題, 便可看出其積極促進多元族群 和諧的作為。「以較為平等的 社會意識去挖掘新的歷史詮釋 或問題意識,取代過去較為偏 重的漢人開發史觀,重寫或逆 寫族群間的歷史,可說是客委 會在族群關係議題上,極為重 要的新思維啟動。」
突破族群框架,集多元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