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7 - Demo
P. 197

九大客家力意見回饋
PART 3 195
壞客庄小鎮的緩慢寧靜。」
跨越族群與自然共生
從桃園龍潭到臺中東勢的這 段「臺三線」,與在歷史上別 具意義的土牛紅線(土牛溝)、 隘勇線、古道運輸線交疊 而 「樟之細路」據以為基礎的廢 棄產業古道,每一條都標示著 先民與自然爭地的產業變遷史 其中而隘防線的變動,則代表 著臺灣各族群為生存而爭戰的 血淚印記,也為後世留下難解 的歷史糾結:誰說你的開墾奮 鬥史,就不是別人的受壓迫遷 徙史?
也因此「樟之細路」蘊含兩 重自省意義,一是反省人類對 淺山地區過度開發,而尋求與 自然共生的模式 二是對於原 客族群衝突的深刻反省。回顧 1988 年「還我母語運動」開啟 了客家族群主體性論述肇端, 強調由邊際走向中心的客家認 同。當時序來到 33 年後的今 天,客家人回過頭來重新檢視 歷史,誠願與原住民族和解, 共同逆寫當年的開發歷史。於 是在客委會選定「樟之細路」 路線時,特別邀請泰雅族和賽 夏族代表商議樟之細路的英文 名 稱「Raknus Selu」, 其 中 「Raknus」就是泰雅族、賽
浪漫臺三線計畫在修復保留客家傳統特色 風貌的同時,也保存了臺灣的歷史印記。 (照片提供 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夏族語中「樟」的意思,而 「Selu」就是「細路 」,是客 語中「小路」的意思。以一條 步道的命名為開端,連繫原客 兩族群新的關係與情誼。
「樟之細路」也企圖為居民、 為產業打造更好的環境,當自 然環境的景觀經濟效益開始出 現,產業與環保便不再對立, 居民也就自動自發維護古道、 守護環境了。徐銘謙說:「臺 三線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保 護了生態,生態也反過來有助 於周邊產業的振興,整體帶動 具自然與人文景觀特色的客庄 觀光資源,然後客庄才更有能


























































































   195   196   197   198   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