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1 - TOMILAKE CHINESE CATALOGUE
P. 91
产品资料 控制系统件 Product information
TM181/TM182 磁性过滤器 精益求精 针对微泡气体和杂质污垢专门设计
气体形成的过程 360 度旋转
更方便安装
水溶解的空气量取决系统水的
压力及温度,恒定绝对压力 2 脱气磁力除污器 360 型特别设计旋
公斤情况下,水从 20℃加热到 转安装管接头。不仅适用于普通型
80 ℃, 每 m3 水 释 放 18L 的 气 管道,更适用于立式管道、旁通式
体,水温升高或水压下降都会使 管道、异型管道、不规则型管道。
气体在水中释放,气体以直径为 同样适用于壁挂炉、散热器、中央
0.1 毫米的微气泡存在。在供暖 空调及太阳能。活接头式设计更方
或制冷系统里容易连续产生微泡 便拆卸、易于后期维护。
气体;比如锅炉、地暖盘管或其
他涡空条件下工作元件。脱气磁 ▊螺旋破泡除污网 ▊超强磁力铁锈收集环 ▊实时自动排气阀
力除污器的性能比传统的排气阀
排气效果高出 60%。
物理原理设计内部结构符合几何构造,破泡能力强, 进一步吸附水中的铁锈颗粒,将其收纳储污仓免其再 锥形设计气体易被收集,大容量的空气仓,保证压力
几乎不产生压降,彻底清除系统中小到 5 微米(=0.005 次循环,外壳采用 ABS 工程塑料,内置永磁磁片,轻 波动大时也不会被污垢堵塞,能在压力 0.05Mpa,正
毫米)的杂质微细颗粒。采用铜含量达 99% 紫铜高频 轻扭动即可完成铁锈清除。 常收集排气。优质 H59-1 黄铜外壳,铜含量高,表面
焊接,抗腐蚀性强,永久免除更换。 特殊处理抗腐蚀性强。
铁锈杂质的分离原理 低流速和超高除污性能
脱气磁力除污器具备传统除污的 内芯双重离心力确保有效清
性能,特别设计铁锈杂质收集功 除水中的气体和杂质。通过
能,在除污底部储污舱外围有四 水流经过装备内部流道时形
个超强磁石组成的圆环,系统中 成的小漩涡产生的离心力,
的磁性铁锈杂质因此被吸纳在储 分离出水中的气体和杂质。
污舱内,避免其再次循环回到系 通过不同比重产生的分流,
统中。将磁环扭动取下,铁屑等 干净的水回流至系统中,杂 ▊欧标环保铜材 ▊ 50000 次安全开关排污阀 ▊原装进口不锈钢测温表
固体颗粒将沉积到储污舱底部, 质和微气泡则分别推向设备
打开排污阀就可以轻易将杂质排 壳体的上下两侧,从而排出
除。由于磁石圆环在除污舱外部, 气体和杂质。
不与水流相接触,由此也不会对 原材料采用欧洲 CW591N 型号铜合金标准要求。85% 经试验室开关试验,开关排污阀可安全使用 50000 次 304 全钢外壳,NEMA4(IP65)保护,高性能坚固耐用,
系统水质影响。 铜抗氧脱锌;退火工艺处理,强度更高;无氧化渗漏 以上。特殊材料密封经久耐用。铜体密度高、开启轻松、 侵入式测温,测温更准确。
现象出现。 铜球材料耐磨损、不腐蚀。
脱气除污工作原理
本款脱气磁力除污器能连续有效地自动运行,轻松排除系统存在的微泡气体。特殊的金属螺旋网结构,
脱气磁力除污器利用多项物理原
理,其核心部分螺旋管,是由紫 能够使杂质颗粒沉积在储污舱内,加速杂质颗粒下沉,符合几何学结构,利用重心沉降方式分离,螺旋
铜丝焊接成的立体网状结构,这 网压损极低,流动阻力也微乎其微,同时收集在储污舱内杂质通过排污阀动态在线排污,特别设计的储
些金属网能够使流体在内部产生
相对静止的区域,阻截水流造成 污舱外围圆形环,内置了四个超强磁石能进一步吸附水中的铁屑。
流。滞流状态使水流的速度及压 避免其再次循环回到系统中,将磁环扭动取下,沉积到储物仓底部的铁屑等固体颗粒将通过排污阀排出。
力产生变化并释放出气泡,气泡
由于分子力作用大量聚集在金属 完全脱气和无杂质运行的循环为系统提供了最佳的工作状态。产品维护简便、寿命长,尤其适合地暖、
网,杂质利用比重差从流体中分 壁挂炉采暖使用。
离,分离出来的气体和杂质分 / 与 Y 型过滤器比较图
别汇集到上部排气舱和下部储污
舱,汇集的气体通过顶部排气舱 杂质的体积与颗粒越大,越容易被分离。重力的作用越大的颗粒越容易下降。水流的速度越低分离能力
实时自动排气,杂质通过底部排
污阀排出。 越强。水流速度低,除污器内部区域更平缓流动,利于杂质污垢沉淀。循环次数越多分离效果越好,经
过脱气磁性除污器的水流次数越多,其所含杂质越被分离的彻底。本脱气磁性除污器,设计合理,内部
结构符合几何构造,能够彻底清除系统中小到 5 微米的杂质微细颗粒。与传统的气体杂质分离器相比,
性能高出 60%,最大工作温度可达到 120℃,最大工作压力可达到 10bar。特殊的内部结构可适用于流
速 3m/S 的系统管道及各种类型的系统管道。极低的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保证了系统设备的稳定工作,
延长了系统设备的寿命周期。 / 颗粒分离能力 被分离量(%) / 高效脱气能力
87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