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1 - 『建造一個我喜歡回去的家』——關得年牧師
P. 111
所以,我開始自問以上的問題。回想我年輕的時代,固然沒有這個名詞或
相關觀念的存在,但我深信我心靈中的確存在某一種我希望領受愛及傳
遞愛的「語言」。譬如說,我的堂兄以前常常帶我去飲茶,他看他的報紙,
我看我的漫畫,我們之間沒有太多的交談。然而我能感到他帶我出去跟在
他的身邊,並於付錢後偶爾將剩下的錢留給我,就是他「愛我的語言」表
達——通過花時間陪伴我、分享食物及小額金錢作為禮物來關愛我。結
果,在我成家之後,我喜歡帶兒女外出吃東西,付錢後會將餐館找換回來
的小額餘款給小孩。那一刻,我無意中正在將堂兄「愛我的語言」傳承予
我的下一代!
我以前領受「愛我的語言」,成為我現在傳遞愛的方式!
「謝謝林牧師!晚安!」
1977年,我在寒假時參加美國中西部五個州的大學冬令會,大會的講員是
(前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 林道亮牧師。某天聚會結束後,我到他的房間請
教他一些信仰問題。待林牧師解答完我心中的疑問時已近深夜,六十多歲
的他顯得格外疲倦。但是他仍然起身為我開門送我離開,跟我握手之後,
他看著我走遠了才關門。這幕情景在我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時至44年後的
今天,當有人要從我家離開的時候,我仍然替他們開門,送到車道,直等
到他們上車開走後我才回到房子內。因為每當我重覆這一系列的動作時,
(
我正是將滿有為父心腸的林牧師所作在我身上「愛的語言」服務的行動),
重新演譯出來。
我「多學會一個語言」來表達對別人的愛!
「媽媽,請妳背我在客廳中走!」
猶記得我五、六歲時,常常要媽媽背著我在客廳中走來走去,我覺得很開
心。我以前不明白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要求,直到我知道自己的身世後才
有理解。原來當我被收養時,媽媽因為不知道如何帶小嬰孩,加上身體欠
佳的因素,遂長期把我放在托兒所。那時養父比較富有,能夠如此請專業
109
© Vineyard of Hope Church 基督福樂之家 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