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 - 受洗班——關得年牧師
P. 30

第一天:引言

             ·   「我再一次與你立誓,就是痛苦至死,我一生也要在此地——我所選擇的
                 地方,被你差用,願上帝幫助我」 … 馬偕博士   4.7.1872

             ·   馬偕博士 1872 年 3 月 9 日他由淡水河口登陸, 馬偕在日記中這樣記述:
                 「下午三點船駛入淡水港停泊,我看這個地方非常好,景緻很美,我知道
                 我已經到了我要宣教的地方,這裡就是了,因為此地不曾有人傳過福音。
                 感謝讚美我的主!我的心極為歡喜,同時極為激動。」

             ·   當時的台灣一般民眾大多崇拜多神以保平安。在由七分道教、二分佛教、
                 一分儒教所混合多神信仰的社會裡頭,馬偕想要宣揚「獨一上帝」的信仰,
                 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民間地方勢力對馬偕的宣教亦相當不友善,當時艋
                 舺三大姓的地方領袖曾經揚言:「若有三大姓,就無耶穌教;若有耶穌教,
                 就無三大姓。」,表達與「耶穌教」勢不兩立的態勢和決心。政府也在 1872
                 年艋舺當局發出通告,禁止當地人租屋給外國人傳教之用。但是馬偕博士
                 儘管長期處在猜忌、排斥、不友善的環境中,並沒有怨恨台灣的同胞,相
                 反地,在 30 幾年艱苦的歲月中,他一直細心體會台灣同胞的痛苦與需要,
                 並甘心為這些逼迫他的人而燃燒自己。

             ·   馬偕博士一生貢獻給台灣。例如他所設立的「偕醫館」,讓台灣北部當時
                 普遍貧苦的社會大眾,首次領受到西方現代醫學的恩賜; 他所設立「牛津
                 學堂」,是台灣首創的高等教育制度;他所設立的「淡水女學堂」,讓台
                 灣婦女得以接受現代教育;他不畏艱險、深入鄉野,廣傳福音,興建了 80
                 多座教堂,奠立北部長老教會今日的根基;他雖然處困厄環境中,卻細心
                 的去聽見、看見、知道民眾的需要,並且用整個生命,有如荊棘燃燒,將
                 神的愛和救贖彰顯出來。

             ·   「寧願焚毀,不願銹壞。」不但是他的座右銘,更是他一生的寫照。馬偕
                 博士「至死不渝」的奉獻精神, 動力來自何處?  讓我們藉這今天的課程,
                 一同來深入了解,馬偕博士一生奉獻背後動人的原因。











                                                                 5


                                                                   2
             ·   附註: p.31 填充的答案——A-1-a)恢復; b)保        4
                 存; c)求告; d)敬拜; A-2-a)僕人; b)事奉; c)
                 事奉; B-方格內)十字架; C-1)聖靈; 3)金錢、時
                 間、關心、服務                                       3     1


                         ©  Vineyard of Harvest Church 基督福樂之家 2010
        30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