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研精醫訊113期
P. 41

阮以文           後中二乙
                 每次義診我都會思考我們所做會產生甚麼樣的影響、對病患是否有所
               幫助。針灸、幾天份的藥、幾塊痠痛貼布、一罐紫雲膏,對於每個患者,
               或許我們能提供這麼多,棉薄之力或許對病痛也許助益不大。但我對義診
               仍是有著正面的看法,我們帶去的是關愛與關懷。義診更是是自我成長的
               契機,從中品嚐過程中點滴,與長輩的互動、與夥伴的默契、與醫師的教
               學相長,這都是醫學生成為醫者的必經之路。 這次擔任著工作人員,用著
               生澀台語的開場,是我全新的挑戰,也是突破。負責引導著病患的動線,
               以及學習調度人力,也是一大挑戰,在這過程之中我也學習到了許許多多,
               謝謝所有為此次義診付出努力的成員、醫服部長們、利用休息時間一起參
               與的醫師學長姊。是日當值夏日,汗濕白袍的體驗,同時也富足了心靈。
               這些都拓廣了我的習醫經驗,對我們這群未來的醫師,也滲透入了新的感
               動。


















               何欣蓉            後中三甲
                 這是我第四次參加義診,從原本不熟悉各部門流程到現在游刃有餘,還
               算有所進步。此次被分配到初診組跟掛號組,早上的病患沒有想像中多,但
               第一輪時為了不讓複診醫師空等,問得很趕,腦中的思緒也尚未清晰。二崙
               鄉居民主要的問題為傷科痠痛類,用藥方面常常會
               不知道該從何下手,但也剛好從醫師那裡學到不少
               初步處理方式,是不需要用到診療床的。
                 隨著年級越來越高,更懂得如何問醫師問題。
               這次碰到楊燕華醫師在望診方面很有一套,是由看
     後         手部紋理及顏色、眼周肌肉等來辨病,收穫良多。
               醫師也勉勵我們要多看看、多學學,例如學習多種
     中         辨證方法,可以更精準的抓到病機。現代人的體質
                         與生活環境與古人大相逕庭,如果一味使
     真                   用單一種辨證方法,不免會有盲點。
                         每次義診都更能體會到自己有多麼不足,
     精                   一次一次的問診辨證也是給自己當頭棒
                         喝,讓我更警戒自己的學習態度及方式。
     彩

                                                      47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