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40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1340

( 三)好友祝词 1313






                                 上海市教委原党委副书记、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

                                   华侨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委员胡绿漪贺词



                各位嘉宾、校友、朋友们:
                    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上海侨乡开发协会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 向苏教授从教50周年致以衷心
                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
                    苏教授不仅是一个久负盛名、德高望重的老专家、老学者、资深教授,同时他还是一位功勋卓著
                的社会活动家。 在他潜心于教书育人,著书立说的同时,仍然不辞辛劳为家乡、为社会做出无私的
                奉献。 由他倡议发起并亲自组织成立的“上海泉州侨乡开发协会”就是一个例证。

                    大家知道,泉州是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全国著名的侨乡,宗教圣地。 它人杰地灵,被誉为
                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之起点”而闻名于世。 2003年在河南召开的国际花园城市的评
                选中,泉州获得了“国际花园城市”的金奖。
                    为加强沪泉两地的相互往来,促进两地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在上海和泉州市
                政府的支持下,在苏教授的倡导和率领下,1987年上海泉州侨乡开发协会应运而生。 其成员分布
                在上海党政工团等领域,其中有院士、科学家、教授、研究员、公务员、企业家等1500余人。
                    “协会”成立为泉州和上海之间架起了相互交往的桥梁,构建了两地合作交流的平台。 在这个

                平台上,苏教授以他超前敏锐的思维,坚实科学的理论底蕴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为发展泉州乡镇
                企业经济提出新理念,为制定泉州发展战略出谋划策,为发展泉州教育文化总结实践经验,为海外
                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招商引资积极献言献策,为广大乡亲排忧解难,提供服务等等,贡献一个又
                一个“金点子”。
                    如: 早在1986年,苏教授就撰文《试论“泉州模式”》,首开先河提出“泉州模式”的新观念,其内

                容包括泉州乡镇企业发展建立在规范的“股份制的经济基础,外向型的市场经济,侨洋式的生产条
                件,灵活性的经营管理,国际的发展道路”。 几年来,“泉州模式”在泉州经济发展中已结出丰硕的果
                实,为实践所证明,为大家所赞同。
                    在制定泉州经济发展战略的过程中,苏教授亲临第一线调查研究,先后写出《泉州经济建设方
                略》《泉州中心城市规划的建议》《建立泉州、台湾贸易加工区的设想》等38份调查报告,并举办专题
                学术研讨会十余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国首次举办“海峡两岸经济文化发展研讨会”,并通过
                内刊联名向中央建议在泉州建立“对台贸易加工区”等建议。 据不完全统计,泉州籍的海外华侨,华

                人和港澳同胞有670多万余人,台湾同胞中,有900万人祖籍在泉州。 可见这一建议具有重要的现
                实意义。
                    为泉州培养大批建设人才是苏教授的又一功绩。 他先后协助泉州创办黎明大学、仰恩大学,在
                上海联合创办东华国际人才学院,并亲自担任校长。 在教育的体制和机制上不断探索,为办好民办
                大学积累丰富经验,走出一条崭新的路子。
                    爱国爱乡,心系家乡父老乡亲的冷暖,是苏教授的以人为本、以德为先、人为为人理念的真实写

                照。 在苏教授的领导下,协会十分重视为家乡办实事,做好事。 仅以医务界为例,泉州在沪的众多
   1335   1336   1337   1338   1339   1340   1341   1342   1343   1344   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