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3 - 苏东水文集电子版
P. 883
弘扬东亚文化, 做强区域经济( 2013) 847
弘扬东亚文化,做强区域经济( 2013 ) ①
一、开拓创新, 再现“ 市井十洲人” 的繁荣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苏东水说,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的总和。 他认为,按照东方管理文化的角度讲,泉州文化具备诸多优势,形成十大奇观: 世
界宗教博物馆、“市井十洲人”的国际城市、闽南建筑艺术秀出东南、名街古巷完好保存、名刹古寺云
集、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名桥云集、戏曲艺术之乡、名山胜地和美食艺术等,泉州作为东亚文化
之都是当之无愧的。
泉州的宗教文化优势突出,出现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多教共存的和谐景象,这情况在全球
罕见。 而国外一些地方,教派之间的冲突不断。 苏东水认为,泉州要有更包容的胸怀吸引更多世界
级企业来泉投资兴业,吸引更多世界级企业家和专家来泉发展,再现“市井十洲人”的繁荣景象。
苏东水说,国外许多国家十分注重保护和弘扬区域文化,以此来推动当地文化发展,泉州应该
进一步发挥东亚文化之都的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二、发展文化经济, 打造新“ 泉州模式”
20世纪80年代,泉州乡镇企业要走什么路,要怎么发展? 成为困扰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
问题。 当时苏东水提出了“泉州模式”,为泉州乡镇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最初“泉州模式”的基本
特点是: 股份制经济形式、外向型的市场经济、国际化的经营道路、侨洋式的生产条件和灵活的经
营管理等,成为可以和“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相媲美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
“‘泉州模式’的根本性破解之路是乡镇企业股份制改造,当时没有人敢提。”苏东水说,当时为
了推动这项工作,他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论述泉州要建立股份制发展乡镇企业。 苏东水对“泉州模
式”信心源于这种模式根植于泉州经济的土壤,反映了泉州经济的社会现实,这也正是“泉州模式”
的生命力所在。 近30年来,泉州经济的飞速发展充分证明了当年提出的“泉州模式”的理论科
学性。
苏东水认为,经过近30年的发展,泉州企业已为“泉州模式”注入新的时代内涵和价值,创新发
展“泉州模式”,形成了发达的集群经济、特色的县域经济、活力的品牌经济、发展的创新经济和新型
的文化经济。
① 本文是作者接受记者陈智勇的采访,刊载于《泉州晚报》2013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