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微论坛正稿
P. 29

二是建立流域补偿机制。由荆门市、东宝区两级财政及市直


                相关部门每年筹措资金 2000 万元,用于漳河流域内各种生态补

                偿。先后整修环库公路,解决人畜安全饮水,开展特困救助,开

                展禁止投肥养鱼补偿,实行生态养殖;开展以“一池三改”为核


                心的生态家园建设;开展教育扶持,对库区中小学贫困学生实行

                补助,建设移动通信机站等等。

                       三是建立义务监督机制。为进一步加强对漳河水库的环境监


                管,完善跨区域流域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新机制,充分发挥流域

                村级基层组织保护漳河水源的积极性,2006 年将漳河水库荆门

                市域周边 41 个村委会主任聘为漳河水库水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的


                义务监督员,组建了漳河水库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监管网络。

                去年,在此基础上,经襄阳、宜昌、荆门三地环保部门推荐,漳


                河水库环境监管协调小组决定,将漳河水库全流域 90 个核心村

                (荆门市 41 个、南漳县 17 个村、远安县 27 个村、当阳市 5 个

                村)书记(主任)聘为义务监督员,组建漳河流域乡村环境管理


                网络,实行省、市二级管理,携手荆襄宜三地五个县市区,充分

                发挥其在漳河保护中的宣讲员、示范员、监督员和联络员“四员”


                作用,弥补基层漳河环境监管末端缺位,开创漳河保护“新局面”,

                为全省跨区域的流域生态环境管理探索经验。

                       四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为化解环境风险隐患,确保漳河饮


                用水源安全,荆门市作出限期搬迁漳河水源周边化工企业、取缔

                水库网箱养殖的决定,并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和政策。先后关闭

                7 家化工企业,取缔库内全部 444 个网箱,有计划拆除 4 处拦网


                养殖基地。

                                                                                                —21—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