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7 - 葉周
P. 277

│滄州:滄海之州故事多│277





               既是現在的河北省河間市。直到西漢王朝初期,仍然延續著秦朝
               的制度,「挾書律」仍被執行。在黑暗的歲月中,毛亨和毛萇甞
               膽臥薪,埋沒鄉間,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民生活。

                   一直等到西漢第二位皇帝劉盈廢除了秦朝實行的「挾書
               律」。毛亨才做了《毛詩詁訓傳》傳給其侄毛萇的。得到親授的
               毛萇開始擇日設館講經了。今河間詩經村西北面三里處的君子館
               村,據稱就是當年毛萇講經的地方,人們一直尊稱那個地方為

               「君子館」。而《詩經》曾有魯、齊、韓、毛四家傳《詩》者,
               魏晉以後,魯、齊、韓三家《詩》先後失傳,只有《毛詩》流傳
               下來。
                   我彷彿從泥土的原色中看見大暴風來臨時,為了文化精髓的

               傳承,微小如種子的人們,拋家棄鄉,走上異鄉僻壤的土地,將
               自己深埋在土壤中,不知道何日始獲甘霖,卻依然頑強的堅守著
               自己的生命,因為自己的存在,就意味著文化的傳承。這樣的文
               化人精神可歌可泣!

                   在河間結識了前文化局長田國福,他收藏了各個時代的《詩
               經》版本八千餘冊,被評為收藏《詩經》之最,自號「詩經齋
               主」。一路聽他介紹毛家叔侄的傳奇故事,倍受感動。如果沒有
               毛萇公對《詩經》的保存和整理,後世就斷了這條文脈的淵源。

               回看中華民族的宏大歷史,獨裁者的殘酷統治和子民們頑強的抵
               抗從不間斷,中華文化曾經多少次面臨文脈斷流的危機,可慶幸
               的是中華民族中總不乏毛亨叔侄這樣的堅韌不屈的文化捍衛者,
               不為名,不為利,為自己堅定的理念,為中華民族保留了火種,

               薪火相傳,才使得五千年文明得以綿延。這是河間之行最讓我刻
               骨銘心的記憶。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