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姜萍作品
P. 23
文学女人顾月华
顾月华,在做文学女人之前,是艺术女人,她是上戏科班出身的画家。由于
有文学和艺术这两把“刷子”,她徒增勇气,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已经人到
中年,忍受骨肉分离的煎熬,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恐惧,毅然决然地只身漂洋过海去
国万里,去为孩子为家庭打拼。
孤身一人生活在异国他乡,不论是太平盛世还是兵荒马乱,那都得有对付千
军万马的勇气。晨起动征铎,风雨夜归人的谋生日子;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幕帘低
垂,撕心裂肺地想家想孩子的苦楚,这个过程有多残酷,个中滋味只有经历过的人
才知道。
短暂的蹉跎之后,顾月华放下画笔,以文学女人的姿态绽放于纽约。
热爱文学的顾月华从小的理想就是能有 40 个书柜的图书馆。她饱浸诗书,读
书破万卷,文章自然锦绣,金句如刀,好句如潮,字句珠玑,文采飞扬。
我与她的相识就是从文字开始的。十多年前,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与
犹太人为伍》,她的文字犀利,思想深邃,引起我强烈的共鸣,我反复读了许多
遍,我惊喜地发现我和作者有很多共通之处,是纸上知音,景仰之心油然而生,我
把这张报纸收藏了。后来网上写博客抒情怀方兴未艾,爱好文字的人都上了博客。
偶然发现一间博客,读者蜂拥而入,我也随着大溜挤进来,一看,原来是顾月华在
书写那些史无前例的年代发生的史无前例的事情。峥嵘岁月欺人事,浩荡乾坤人客
愁。她用柳叶刀一样的文笔表达对焚书坑儒的哀怨和愤怒,她这样写道:“所有的
书画,在前面小院烧了一天,一张画都没有留下。四年的习作、创作、在晨露中、
在烈阳下、在教室里、在田野上。铅笔在白纸上摩擦如铿锵戟战,色彩挥洒在画布
上如战鼓齐擂,在失败的痛苦与成功的欢乐中,与全班同学在艺术殿堂的出生入
死,这辉煌的四年,这些年收集的珍宝一般的书籍画册,大学四年的作品记录永劫
不复地消失了,四年的历史剩下一片空白。”
更有甚者,因为一条标语,把所有的知识分子都集中在十三帮大院办学习班
好几个月,连电都没有,晚上点着油灯开批斗会,油灯把台前的人影照在墙上像鬼
魅魍魉,更使每个人都有风雨飘摇的感觉,就像灾难高悬于头顶,刀剑环绕于脖
颈,惶惶不可终日。更何况带着孩子的顾月华,通长大炕每人只有一个人的位置,
夜间孩子尿床都无法翻身.......
这血写的铿锵文字,使读者呜咽一片。这不仅是她个人的苦难,更是民族的
悲剧。可现在却被普遍选择了静音。唯独她像斗士一样呐喊着希望促动民族的反
思!
电脑网络让天涯牵手,我们在网上重逢了。我像找到组织一样激动地找到了
偶像、良师和挚友。她热情鼓励我写作,在我出第一本书时,我请她给写序,她毫
不犹豫地答应了。后来我的书在网上热销,她功不可没。
那时候,她勤奋笔耕,每天在网上发一篇美文,她的文章在迷雾中拨云见
日,在乱象中抽丝剥茧,迅速在网上掀起一阵热潮。我们一大批博友都是她的粉
丝,我们争先恐后地阅读每天新鲜出炉的文章,热烈地讨论其深刻的寓意。我想象
着她不是击打键盘写字,而是用老式的派克金笔写字,长长的金笔尖在纸上沙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