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姜萍作品
P. 28
来自台湾的作家吴玲瑶曾对我说,“真正写的好的就属陈瑞琳!”能让台湾
的精英人前背后伸出拇指,心服口服,唯我超群绝伦文人翘楚琳妹妹了。
自从有了微信和微信号,与偶像更近了,还经常互动留言耍个贫嘴啥的。
微信号 《岁月陈说》,几乎每两周一篇散文,那就是我们粉丝的饕鬄大餐。
比如最近推出的《我的两座城》,我熟读若干遍,喜欢呀。重游故乡,再叙
亲情,回首往事,娓娓道来。文中既有小女孩的旖旎撒娇,又有开拓新天地女汉子
的坚定信念。刚来美国求职的困难,肯定是一段难熬的日子,但人家不忧伤,不呻
吟,却说因此懂得了思念,懂得了日暮乡关何处是,懂得了举头望明月。还自问,
他们若不远游,何来如此深刻的愁韵? 谁能说,闯荡新大陆的暂且苍凉,不正是
生命里难忘的驿站?
这是何等的智慧和感悟!有这样的悟性,脚下处处是灵山。有这样的智慧,每
天都能过成阳光灿烂的日子。
问武林谁领风骚,我只为你折腰!勤奋耕耘的琳妹妹,散文与评论共舞,文
字与思想同辉。望着这面猎猎飘扬的旗帜,人人都肃然起敬,况我粉丝乎。
一片粉丝万仞山,春风狂度休斯顿!
陈瑞琳,我是先睹其人,后读其文。卢新华则正相反,四十年前读他的《伤
痕》,四十年后聚首,这个崇拜恒久远,而且永流传。
卢兄,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文学一哥,他的短篇小说《伤痕》,犹如平地一声
春雷炸开了伤痕文学的先河。那一天,洛阳纸贵,文汇报发行 150 万份,全国人
民争睹眼泪流成河的小说《伤痕》。王晓华心上的痛是全国人民的伤痕。我们周围
王晓华比比皆是。我们的青春都刻满了伤痕,芳华碎落一地。伤痕文学掀开了中国
历史新篇章。
那天听说去卢兄家,我的小心脏免不了的激动,呼吸都欠匀畅。简直不敢相
信能见到 40 年前的偶像,当年全国家喻户晓的人物。我第一个念头就是不能错过
机会,要和卢兄合影留念,这可是彩绘真人秀。
当我第一眼见到他的时候,我想起了那句话,“愿你出走半生,归来还是少
年”。他的容貌与以前报刊杂志上见到的照片变化不大,还是原来那个朴实的人!
实施自己的计划,我是当晚第一个与他合影的人,我直接向他提出要求,他
既没有推辞,也没有客套,平静而自然地说,好!然后把他爱人也叫过来一起照
相。
哦,原来不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清高文人,正相反,他平易近人,热情待
客,今天来的都是他熟稔的朋友。高高个子的他站在院中间,挨个介绍客人,用朋
友间非常熟络的语言,作家的文采,才子的风趣把 party 的气氛一下子推向高潮。
看他平和的心境,邈远的气度,谁能想到这是当年声名大噪红极一时的文学一
哥呢。他大学毕业时就有单位提供处级团委书记的职务,但被他拒绝了。人人羡慕
的鲜衣怒马春风得意他都不稀罕!就这样轻轻一挥手,没带走一片云彩,丢掉了平
步青云的大好机会,愚乎?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