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洛城作家2020final
P. 42
的中篇小说,写作过程可以说是意顺笔顺,一气呵 己任。我觉得这并不会背离写作者的创作原则和大众
成。掩卷收笔,重读细琢,一方面觉得有些情节意犹 的审美需求,或许会恰恰相反。
未尽;另一方面却也感到作品在某些方面也有些薄弱 我喜欢好莱坞的那种“总是能让观众心满意足”
和疏漏。而补写或是改写成长篇小说也是在不断涌出 的大团圆模式,但现实却是很多移民国外举步维艰的
的一些新的想法和新的情节的催促下产生的。由一部 追梦人却总是不能够让事情圆满或心满意足,就像美
四万多字的中篇小说改写成几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并非 国过去的那些“垮掉的一代”、“嬉皮士”、“颓废
易事,但一些必须要加入或者是不能不加入的元素和 派”们一样。自嘲、幽默、叛逆、无奈、颓废或者是
故事情节就好像在逼迫着我不能就此罢手,非写不 那些自诩为屌丝的人们都具有的现代社会或现代人所
可。经过一段时间的揣摩构思,重新拾笔,顿觉文思 拥有的特质,从这里让人参悟到或者是挖掘出来的所
泉涌,灵感频生,一不小心,便完成了这部近三十万 谓的正能量和励志精神,或许更具有时代意义。
字的长篇小说。 美国、或者是美国华人的家庭旅店,只是作为一
我觉得,《洛杉矶的家庭旅店》不可以完全被认 个特殊的背景或独有的存在形式来转换人们所承受的
定为是属于移民题材的文学作品,起码不是上个世纪 千篇一律的胃口,就像住惯了几十年的旧家,突然住
兴起或衰落的那种移民题材。我不想通过我的文字去 进了一个酒店或是家庭旅店什么的,虽然不一定会觉
重复那些所谓的若想完成梦想就必须要经历坎坷挫折 得有多好,但一定会觉得很新奇一样。
+挣扎迷茫+反转跌宕+不懈追求=梦想成真的固有模 美国的家庭旅店一定不同于中国的家庭旅店。不
式,而这些写作中千篇一律的游戏规则也不在我所要 是形式和内容上的不同,而是在人们好奇的意识里,
渲染的范围之内。需要说明的是:我写这本书的本意 就是有着对不可知的差异有着一种自然而然的‘猎
不是刻意的去写中国人在美国经营的家庭旅店里所发 奇’欲念。就像不同的厨师做出的相同的菜却是不同
生的故事以及移民题材、异国风情和那些已经被贬值 的味道一样。如果这种‘不可知’能够唤起人们某
了的陈词滥调一般的美国梦。当然,也不仅仅是描画 种‘猎奇’的欲念和探究的冲动,并从中得到了些什
纷繁复杂的移民生活以及爱情、背叛及人性欲望、伦 么,体味了些什么,感悟了些什么,那么作为创作者
理道德之类的时尚主题。我只是想通过家庭旅店这种 最初的动机便也算是达到了最终的目的。
特殊的异国背景,把一群有着不同欲望却带着相同价 我曾经说过:“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永远做不
值观和相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聚集到一起,让他们去展 完并且永远也不能够完成的一件事就是写作。就像
现、去冲突、去纠缠、去奋争、去释放。 总是试图让自己心满意足却永远不能够心满意足一
我觉得用‘释放’这个词比较贴切,把人物的思 样。”《洛杉矶的家庭旅店》就是这样一部即让我感
想、动机和行为放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下,通过文字让 到些许的欣慰却又不能够让我心满意足的长篇小说。
他们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它既不完全属于作品人物
非雕琢的自然状态,也不仅仅表现作者个人的主观意 夫英,祖籍,浙江绍兴。现居洛杉矶,美籍华裔作家、
识。至于表现了什么,体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揭 画家、编剧。LA夫英影视策划公司创办人、美国克鲁格出
示了什么,那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悟者, 版社副总编,《中国日报》《台湾时报》“洛城文苑”“洛城
非睿智,而在于缘。作为创作者,所谓的批判意识就 小说”责任编辑、美国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会员、海外女
是要敢于触碰一些与主流的价值观相悖的捆绑,揭示 作家协会会员、北美中文作家协会会员。已经完成200多万
出那些并不为人所愿,并不尽如人意或者是不讨巧、 字的文学作品,包括长、中、短篇小说、散文集、杂文、文学
不圆满的遗失和缺憾,这似乎也成了我写这本书最初 评论、诗歌、童话、电影剧本等等。其中长篇小说、短篇小
的动机和最终的结局,我甚至为此而津津乐道并视为 说和散文多次获奖。
洛
城
作
家
第三十期
P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