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4 - 洛城作家2020final
P. 94

奇迹般地痊愈了。每天早晨,牛先生在板车上装上一                            饭。龙家大院,恋恋不舍,却又不得不说再见。
             只煤炉、一口大锅、一桶清水、一张桌子、一条板                                 新家引来新气象。王家风帆在此升起,等待着一
             凳、一箩煤炭和一筐红薯,然后将其拉到街口,卸下                            次真正的远航。
             摆好,而那位和蔼可亲的牛大婶随后而至,独自守摊                                住进新家,孩子们在屋后山坡上种下了各色蔬菜
             小卖。                                                瓜果,母亲从粮食局买进饲料,大孃专职喂养,春节
                 半年后,一批戴红袖套的前来把摊砸了,人抓                           前家中宰杀肥猪,灌香肠,熏腊肉,雾气腾腾,好不
             了,在批斗会上,被割了资本主义尾巴的牛大婶又变                            热闹。在那票证经济的年代,这无疑就是天上掉下的
             成了牛疯子,而这一变又是多少年。                                   绝美馅饼!
                 解放后20年,忙于斗争和运动的人们对龙家大院                             龙家大院清末立起,民国时兴旺,文革前繁荣,
             几乎没有做过任何维护与修缮,其板壁越来越破,屋                            文革中艰辛,文革后衰败,由此演绎着中华民族近代
             顶越来越漏,居住条件越来越差。在1970年初,县革                          历史的一段心酸与沧桑,同时见证了一批科学家、教
             委会“干部审查办公室”主任一家搬入大院,带来工                            授、医生、文学家、企业家和策划家的出生与成长。
             程队把花台打得稀烂,要在其上兴建一座二层楼房。                            按常识,此处应蓬荜生辉;看现实,却早已人去楼
                 院中住户怒火在胸,但生怕惹祸,无人公开反                           空。
             对。在楼房开工那天,只有母亲站在大院中央,直                                 2014年,我们前往已破败不堪的大院看望了院二
             陈“主任”的不是。然而,一切无济于事。                                代中唯一的坚守者。在年过半百的范老幺家里,有一
                 从此,龙家大院变得面目全非,虽未寿终正寝,                          间曾是丹萍住过的小卧室,那是父亲为关心职工,把
             但已病入膏肓。                                            它转让给了黔中食堂的范云山师傅家。
                 惹不起,躲得起!1972年底,王家依稀看到了希                            近年来一直做保安工作的范老幺学历与手艺全
             望。                                                 无,但看起来仍不失文昌宫文化人的气质。他兴奋地
                 母亲工作的县粮食局在其对面山坡上建成了一排                          告诉我们,已将16岁的儿子送出去学汽车修理,以应
             七套三种户型的全砖全瓦两层楼房,各家屋后还外加                            荒年不饿手艺人之说。
             天井、厨房、厕所和猪圏。这是黔西县直机关职工首                                丹萍睹物思情,那些年随文昌宫走过的风风雨雨
             次集体评分分房,然而僧多粥少,得益者实属侥幸。                            似乎重现眼前,往事并不如烟。文昌宫确是最受益于
                 一月后,分房方案公布,母亲的申请名落孙山,                          改革春风的地方,但又是最被改革成果遗忘的角落。
             而最好的一套则给了人称谢局长的时任局革委会主                                 来访者含泪留下了一叠毛泽东,聊表对坚守者的
             任:谢局长确实需要一套住房,那时他一人住在单身                            安慰和敬意。
             宿舍,而妻子与孩子还生活在老家奶母田,一个地处
             城北约40里处的高山苗寨。                                          史建民,1978年考入四川大学核物理专业,物理学博
                 母亲不愧为女中豪杰,当听说局长妻子不愿进                           士,美国洛杉矶华文作家协会永久会员,现任监事。先后在
             城,便独自踏雪翻山,前往奶母田,与局长妻子确认                            亚洲、欧洲、南美和北美从事教学和科研,1999年来美转
             此亊。第二天她赶回局里,恳请局长让房,但对方婉                            入IT行业。曾发表过50余篇科学论文,近年有多篇随笔、
             言答道,不好向其他职工交代。                                     纪实和翻译作品发表。
                 不达目的不罢休。下个周日,母亲再次进山,与                              王丹萍,  1976年下乡当知青,1978  年考入四川大学日
             局长夫妇一起面谈,主观之迫切,客观之急需,终于                            语专业,文学学士。曾在扬州大学从事教学和翻译工作。近
             感动了上天。次日在返家途中,母亲叫上几位扁担兄                            年来有多篇回忆和纪实作品发表,其中《信任,伴随孩子成
             弟,帮着立刻搬家,三下五除二,将生米熬成了熟                             长》被《成长源动力:哈佛学子与父母的对话》一书录用。












          洛
          城
          作
          家

              第三十期
       P94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