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tmp
P. 21

竺梅先通過廣泛的社會人脈,邀請尚在滬                                                                                                            合整隊,竺梅先作了:「毋忘國仇家恨,應發



                              浙地區的社會名流加入院董會,為了盡可能保                                                                                                                   奮自強,努力學識,強健身體,將來要為國家



                              護學童們的生存安全,特意邀請外籍人士加入                                                                                                                   犧牲奉獻」的演講,從這一刻起,他開始培養


                              院董會。定名「國際災童教養院」,竺梅先擔                                                                                                                   孩子們自強不息、無畏抗爭的愛國主義精神。



                              任院長,夫人徐錦華任副院長主管全部院務。                                                                                                                   十六鋪碼頭,「謀福」輪載著院長和師生們在



                              「額收災童五百名,不分男女,不拘省籍,供                                                                                                                   上海市民送別中啟航。翌日,抵達尚未陷入敵



                              衣食教誨之需,兼父母師保之責,唯慎唯誠,                                                                                                                   手的寧波,各界舉行了500人的歡迎會,竺梅先



                              不敢茍且。」                                                                                                                                 拜托寧波鄉親們接納照護這些上海來的孩子。




                                       關於辦院龐大經費,竺梅先在決斷創辦災                                                                                                            又經內河航運和三十里徒步跋涉,9月2日到達



                              童教養院之時,已有自己將付出相當家產的思                                                                                                                   泰清寺。


                              想準備,同時寄希望能得到社會的支持和捐助。                                                                                                                          第二批災童因戰事緊張海航全面封鎖,經





                                      遵循安全、寬大的原則,最終選定浙東奉                                                                                                             繁瑣的運作安排,於11月9日乘「謀福」輪離


                              化忠義鄉廢棄的泰清寺作為院址,此處冷僻的                                                                                                                   滬。至此,在戰火籠罩人人自危的關頭,竺梅



                              山嶴,周圍群山環繞、遠離城鎮。其時寺院一                                                                                                                   先挺身從上海拯救的難童共505名。12月8日,



                              片淒慘荒蕪,「房宇破漏不堪,荊棘滿殿」,                                                                                                                   全體師生集合在院前新建成的運動場,拍攝了



                              只剩宋朝的大銅鐘立於寺內鐘樓。                                                                                                                        留世的唯一一張集體照。




                                      7月起,竺梅先調運擴建院舍的建材,生活                                                                                                                    以後,寧波地區又陸續送入抗戰將士及烈



                              必需的鋪板、棉被草席、鍋碗杯盆,毛巾牙刷,                                                                                                                  士子女、當地貧困兒童數十名,加上附近村落


                              教學基本的課桌椅、黑板、教材教具、書本紙                                                                                                                   走讀學童和員工子女,達六百院童。最小的僅



                              張、筆墨文具等必要物資,甚至音樂課的風琴、                                                                                                                  四歲,最大的十五歲。按智力和年齡編成九個



                              體育課的各種器材、圖書館的書籍、謄印教材                                                                                                                   學級及幼讀班。竺梅先夫婦年幼的兒子竺培基、



                              試卷的油印機……一批批、一箱箱,由水路轉                                                                                                                   竺培國在教養院和災童們同吃住同學習,度過



                              陸路,源源送往泰清寺,最後二三十里小道是人                                                                                                                  了少年時光。


                              挑肩扛進去的。沙松壽帶領民工日夜修葺、擴                                                                                                                           一德齊心修學業



                              建施工。                                                                                                                                           擴建後的泰清寺是災童們的新家,有九個




                                      生路之門一開,正受煎熬的孩子們從四面                                                                                                             教室、八個通鋪大寢室、飯廳、圖書館、盥洗



                              八方尋路而來,有衣衫襤褸的遺孤,也有貧窮                                                                                                                   室、理發室、浴室、廚房、醫務室、洗衣房、



                              家長領來的少年,兩位院長親自去各收容所介                                                                                                                   縫紉室、儲藏室、教職員辦公室,一應俱全,


                              紹教養院並接收難童,同時尋找難民所關閉後                                                                                                                   大殿改為大禮堂,請走了已破舊的如來佛祖



                              附近流離失所的學齡少兒。災童們報名後先經                                                                                                                   像,掛上了中外院董的照片。南大門前辟成球



                              體檢,再發給每人一套白襯衫深藍工裝褲校服。                                                                                                                  場,寺前瑯溪攔水修成遊泳池,溪外側是生產




                                       8月31日,正是普通學校秋季開學前日,約                                                                                                          農場,溪內側是大操場。院內還架設了發報機



                              400名災童及部分教職員,在寧波旅滬同鄉會集                                                                                                                 對外物資采購聯絡之需。





































                                                                                                 從上海 拯救的505名災童和教職員攝於1938年12月8日








                                                                                                                                                        19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