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C:\Users\sunny\OneDrive\Desktop\李道极\上海人26\
P. 42
大上海的小百姓
文:葉良駿
攝影:趙維承
上海很大,住了一輩子往往還沒有跑遍。 王惠英賣花已三十多年,退休後才做此行
上海人多,走在大街小巷,很少能再次碰到曾 當。她是個苦人兒。幼時在無錫鄉下,家裡孩
擦肩而過的人。有例外的,是年復一年,在原 子多,她是長女,田裡活樣樣要幹,生活艱難。
地等著你光顧的小攤販。那幾個賣花的、賣餛 後來認識了一個周姓男人,跟著他來了上海。
飩的、賣橡皮的、賣日雜品的……他們在街角 周家有個兒子在電話局工作,是個大學生,
巷尾,從不吆喝,只是默默守候,卻是街頭活 但他並不上班,整天待在家裡。惠英聽了他父
色生香、充滿煙火氣。 母的話準備嫁他。婚前周父告訴她,兒子患精
神病,我們不能騙你,你想清楚了。為了好留
梔 在上海,再看這個小青年斯斯文文的,她沒細
子 想就結了婚,生了二子一女,相安無事,生活
花 尚安定。
白
蘭 過了幾年,丈夫的病越來越重,一點病假
花 工資還不夠他折騰的。電話局派人看望,局裡
答應每月發補助。她不要,說,我有手有腳,能
幹活養孩子,要工作。局裡作為特殊情況,介
紹她去了上無 36 廠當工人,做熱處理。廠裡生
產電視機天線。王惠英雖沒讀過什麽書,人卻
聰明,學什麽都上心。不久,她就搞技術革新。
该
该该该賣花的王惠英81歲 以前天線一直在車床上“車”,每天加工一千
淮海中路 ( 思南路口 ) 地鐵 13 號線車站外廣 多根,她將磨床小改一下,一天可磨幾萬根!
場,有個小小的花壇。每年 4 月至 10 月,邊上 她在廠裡出了名,加工資得了最高檔 9 元,
總有個花攤,放著一把陽傘,一只折疊凳,一 還破例評上了先進。她幹得很開心,家裡有了
輛有輪子的小車,幾只小盒。一個穿戴整齊的 她的收入,生活改善了很多。但丈夫的病無法
老太,靜靜地坐著,穿茉莉花手串,做白蘭花胸 控制,家裡天天雞飛狗跳,孩子還有生命之虞,
飾。有人買花,她就說一句:“祝你好運!”這 日子實在過不下去了。她提出離婚,帶著小兒
就是 81 歲的王惠英,賣梔子花、白蘭花出了名。 子和女兒離開了家。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