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 - C:\Users\sunny\OneDrive\Desktop\李道极\上海人26\
P. 43
不久,她有了新家。丈夫是公務員,工作 己的服裝。年輕時,她就愛花,古稀之年來賣
很忙,但是人很好,她終於過上了舒心的生活。 花,不為謀生只是喜歡,她將香味和情懷帶給
沒幾年,丈夫突患急病,沒有任何交待就撒手 愛花人。她說,賣花與別的行業不同,賣白蘭
而去。她無屋可住了。此時,她前夫已去世, 花是一種傳承。一代代賣花女在上海街頭叫賣
家里公婆年紀大了,她又回了原先的家。把老 “梔子花、白蘭花”,那些頭戴蘭花布巾,身
人一個個送走,她也退休了。 穿斜襟衣的小姑娘可以算得上是老上海的“非
家在馬當路馬當大樓,熱熱鬧鬧一大家子 遺”,是許多上海人的記憶。現在沒有小姑娘
人,只剩下她一個人守著空蕩蕩的大房子。她 賣花了,我們老人接過花籃子,還是要清清爽
走出去,尋找可解寂寞的地方。 爽、漂漂亮亮的,不能糟蹋了這個好行當。她
天天山清水綠的守著小攤,臉上笑容不斷,成
她選擇了賣花,先是踏著黃魚車沿街叫賣, 了淮海路上獨特的一景。
後在菜場設攤,賣玫瑰、康乃馨等。她每天把
花收拾得水靈靈的,生意很不錯。她學會了插 不賣花的日子,她炒股,是個資深股民,
花籃、紮婚車,每次都認認真真地做,回頭客 上個月中了一只新股,賺了錢。賣花收益也頗
越來越多。有一次,電影演員梁波羅的學生結 豐, 一個國慶節賣了幾萬元,平時天天也可賣
婚,請她裝飾新房和婚車。她特意找了許多畫 幾十朵花( 每朵 5 元 )。她的退休金維持生計足
冊參考,又去一家家花店“偷藝”,結果被電 夠,賺來的錢花不了,每年去慈善基金會捐款。
影人一致稱讚,說她紮的婚車特別溫馨。沒人 她說,每天走過她面前的人,都是新鮮的,
知道,王惠英是把自己對美滿婚姻的向往放了 來買花的人都是有愛心的,和我說話的人都是
進去,這份情感別人表達不出。 有修養的。看著都養眼,聽著都暖心。花攤很
十年後,女兒心疼她每天進貨要踏黃魚車, 小,卻能把世上的的大悲大苦變成大喜大樂。
還要拎很重的水桶進進出出,不讓她再幹。不賣 每年的花季,她就坐在這一個角落,感受
花?王惠英坐在冰冷的屋子里,一天都沒法過, 著人們的善意,享受著花的滋潤,為此,她天
於是她改賣白蘭花。 天很快樂。
她先在國泰電影院門口設攤,電影院的王
經理特別溫和,不僅允許她在此賣花,還經常
噓寒問暖的。在這里她經常碰到那些在銀幕上
才看得到的明星,見得最多的是秦怡。秦怡每 餛
次走過,都會停下來買幾朵白蘭花,和她說幾 飩
句話,一點架子都沒有。有一次下雨了,秦怡 王
還特地去隔壁的“電影沙龍”取了一把傘送來,
關照她下雨天走路要當心。王惠英說,秦怡真
漂亮,更美的是她內心,她真好!
“電影沙龍”常有藝術界的人進出,還有
馄
外國朋友。王惠英的花攤成了他們欣賞的上海 馄馄餛飩王劉明雨84歲.
一景,她的生意非常紅火。看著那些穿戴整齊、 梅嶺南路一家飯店門口的空調架上,坐著
服飾漂亮的明星、外賓,惠英忽然意識到,自 一個頭發花白的老人,每天一清早在這里擺餛
己不僅在賣花,也是在展示上海的風情。花很 飩攤。一只蒙著白毛巾的竹籃放在腳邊,圓圓
美,賣花人也應是美的。這以後,每天出門, 的竹匾放在腿上。她左手托著餛飩皮,右手拿
她總要對鏡梳妝,添了幾件色彩明亮的外套, 著小勺,手一捏,一只餛飩就好了。不管刮風
頭發用簪子插好,還準備了幾條絲巾,點綴自 下雨,還是酷暑寒冬,每天清晨七時,她從家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