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洛城作家2020final
P. 35
我的一位好朋友不堪承受研究的重负和老板的高
压,举家海归回国了。临行前他对我说,回到国内一
定要写一部小说,把这段心路历程写出来。可是,一
年过去了,时过境迁,他的小说没有影子。于是,我
内心潜在的文学创作梦被激发了:他不写,那我就来
写吧。我对妻子雪梅说,想写一部长篇小说。
我过去连一篇小文章都没有发表过,动笔就写长
篇小说似乎有点天方夜谭。不仅雪梅觉得不可思议,
我自己也觉得好像是在做一场梦。很巧的是,我在犹
豫不决的时候读到华文报纸刊登的一篇采访文章,一
位在好莱坞写剧本和小说的华人作家讲述自己开始写
作的经历,导演对她说,把你想讲的故事说给别人
听,如果故事能够吸引住别人,把讲的东西写出来就
好了。也就这样,这位作者完成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
作者已经发表的部分长篇小说
说。
了这个梦想,我为老板拼命加班加点工作,周末和晚 受到这个故事的启发,我学着把自己想写的小说
上也耗在实验室里超负荷地干活。尽管常常会为老板 先写一点点出来,每天吃完晚饭后读给妻子和女儿
因实验结果不满意的责难而失眠和不好受,可是第二 听。第一、两天她们没有动静。过了几天,我发现妻
天还得继续埋头拼命。在美国最初几年,我所面临的 子在听我读故事时,她的眼泪哗哗地流了出来。我写
生存压力,是国内的同胞和家人完全不知道的。苦了 的故事感动了妻子!这给我带来了希望、动力和勇
三年后,美国梦很快实现了,车子、房子、钱,这些 气,就这样,我开始创作第一部长篇小说,走上了文
物质上该有的都有了,物质需求满足了。 学创作,成为业余作家的道路。
人在物质生活的基本生存需求满足了之后,会开
始思考高一层次的精神需要。那时候我突然感到自己 陈屹视线
真正要寻找的东西并没有找到。在国内已有的功名, 如今,夫妇搭档创作出6部不同的长篇小说,目前在海
在这块土地上没有。没有当主人翁的尊严,没有地 外还是特例吧。让我们抛开文学的色彩,进入到创作背后
位,拼命做出来的研究成果都是老板的。在老板的眼 的故事。是什么让你们夫妻一同来创作?彼此的合作有交
里,我其实只是她的一台出论文和研究成果的实验仪 锋?矛盾?头脑风暴出更精彩的灵感?
器。在当时的情况下,我和很多研究学人一样,内心 生物医学科学家、华文作家 黄宗之
有一种感觉:“除了钱,我们一无所有。”在这块异 在开始动手写《阳光西海岸》这部小说不久,我
乡的土地上找不到自己的归属。 动员雪梅也加入到创作中来,把文学创作当成我们家
我有一段相当长的时期生活在苦闷、迷茫、挣扎 庭在异域文化沙漠中正在寻找的丰富自己精神生活的
和不知所措之中,寻找除了物质以外的精神生活,寻 一种方式。我们俩一起讨论故事情节、人物塑造,一
找未来的出路。那段时期,我反复问自己为什么要出 起来写我们的小说。
国?我究竟在寻找什么?我的生存意义和生命价值何 为此,我以几个华人家庭在美国走过的一段艰辛
在?难道我的人生价值就是物质性的吗? 之路,结合自己的亲身生活体验和周围的海外学子的
最初闯荡美国几年的艰难人生体验让我深深感悟 经历作为故事基本构架,把出国后对人生价值的重新
到:我们这类在大学里做科学研究的技术人员与一百 认识和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为主题,以个人命运、家庭
五十年前在美国西部修筑铁路的华工没有本质差别, 沉浮与这个特定历史时代以及国家命运为纽带,与妻
他们修筑的是一条美国西部的经济大动脉,而我们这 子一道完成了一部三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处女作《阳光
些成千上万从中国来的研究人员无非是在为美国修筑 西海岸》。
一条高科技的高速公路。我意识到,如此巨大的一群 我们合作的方式基本上是采取各尽所能、扬长避
科技人员流到海外是中国历史上前无古人的特定历史 短。我编故事的能力比较强,雪梅的语言文字严谨,
现象,应该有人把它记录下来,因为这是一段沉重和 思维逻辑性强,条理分明,细致认真。为了保持作品
沉痛的历史,也是一个大国崛起、中国走向世界、走 的前后一致,情节故事语感给人不会有断裂感觉,长
向未来的历史转折点,有一天人们会去探讨它的意 年以来采取我编故事,先把小说初稿写好。雪梅作第 洛
义,中国的历史也会铭记这段时间。 一稿修改,对结构情节作调整删减,对语言文字作修 城
作
家
第三十期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