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台大農藝系系刊2021測試
P. 36
土壤作物醫生的農地行腳
王宇玄
本次演講我們很榮幸的邀請到了大誠土壤作物醫生館的陳興宗館長來為
我們分享自身行醫多年的經歷和見聞。陳興宗老師畢業於中興大學土壤
環境科學系碩士,現在擔任中華肥料協會的理事、農委會TGAP (農產品
產銷履歷) 的輔導員,也是多個國內外農場生產技術的顧問,但據老師
所說,老師在堅持做土壤作物醫生的路途上也不是一直都很順遂。
[憂心於農民施用農藥及肥料的態度,老師隻身投入土壤作物醫生的領
域。]
早在防檢局提出植物醫生概念10年前,老師便因因緣際會下接觸到了
土壤作物醫生的工作。當時老師處於滿腔熱血但又對未來感到迷茫的年
紀,在因廢水生化處理的工作中注意到了農民施用肥料和農藥的問題,
便開始了他作為土壤作物醫生的職業生涯,但說歸說,實際實行起來仍
遭遇到了不少許多意想不到的挫折。
具老師所言,對於農民來說,看到作物生長不好或者產生病害,第一
時間想到的不是指出根本性的問題,而是「要施甚麼肥料?要加多少
肥?」,乍聽之下似乎沒有甚麼太大的問題,但其實這是非常嚴重的一
個事情。陳興宗老師表示,若不解決根本性的問題,長年累積下來,將
會對造成難以挽回的後果!
[為解決此事,老師甚至開啟了自己的店,但卻連遭挫敗!?]
在演講中,陳興宗老師有提到為了改善農民施用農藥及肥料的問題,
在台灣的南北兩地先後開了肥料館和農藥館,也就是現今的大誠土壤作
物醫生館;然而,一開始的成效卻不佳,關於農民去了幾次就不捧場的
原因,老師自嘲的說是因為「老闆太過囉嗦了」,對然十幾年前醫院還
未廣設、醫療還不夠發達的年代,人們不管有沒有生病,去到醫院都總
要包幾包藥回去交差,也因為如此,去到老師所開設的農藥館的農民,
除了被碎念了一番,還常常空著一雙手就被趕回家了,這對當時後的農
民來說,簡直是豈有此理!也因此老師的農藥館在開幕不到幾個月後便
沉寂了下來。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