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Sotheby's New York Linyushanren Part IV Auction September 13, 2018
P. 14
磁州之美 歷久彌新
蘇玫瑰 (亞洲藝術部資深國際學術顧問)
以紋飾而言,磁州窯器物很可能是中國陶瓷史上最變化多端的流派,而 立博物館、布魯克林美術館、倫敦維多利亞與艾伯特博物館、格拉斯哥
是次拍賣的作品,形制和裝飾技巧無不意趣盎然。當中數例或出自同一 的布萊爾珍藏也有大同小異的近似例,部份作品有泛紅開片。克里夫蘭
個考古遺址 —— 河北省鉅鹿縣,其名常與一批光素無紋的磁州器相提並 美術館藏一件近似例,其壺底墨題提到了交易細節。此例應是一戶姓秦
論。根據三明寺妙嚴堂一塊題為宣和 (公元1119至1125年) 三年 (即公元 的人家於崇寧四年 (即公元1105年,崇寧朝為1102至1106年) 以七十錢
1121年) 的石碑記載,宋徽宗 (公元1100至1125年在位) 大觀二年八月辛 購得,圖見Y. Mino與蔣人和合編的《Freedom of Clay and Brush
巳 (即公元1108年9月),黃河決堤,邢州多處洪水為患。除了三明寺寶 through Seven Centuries in Northern China: Tz’u-chou
塔和羅漢堂之外,鉅鹿縣俱為二十呎黃泥掩埋。照此推論,公元1108年 Type Wares, 960-1600 A.D.》頁34-5圖版5 (印第安納波利
可謂該處文物的「終極斷代」。 斯:1981)。印第安納波利斯美術館藏一例鉅鹿類梅瓶,器身
有類似的泛紅開片,圖見前述著作頁32-3圖版4。拍品中也
1918至1919年期間,當地工人找到了遺址的一些線索,翌年 (即1920 有一件鉅鹿類梅瓶 (拍品816號),與印第安納波利斯梅瓶
年) 因大旱掘井,人們又發現一批數量可觀的文物。當年較後時間,天津 形制相若,且同樣有泛紅開片。
博物院的研究隊伍實地展開了專業調查,並徵得當地居民多年來發現的
大批物證。天津博物院的考古成果,刊載於李詳耆和張厚璜合著的《鉅 拍品中尚有一批施白色化妝土和透明釉的磁州盌。
鹿宋器叢錄》(天津:1923)。頗堪玩味的是,天津博物院研究人員發表 此類盌共三例,其紋飾刻於白色化妝土上,然後再
的作品中,部份器底用墨註明購買日期及 / 或購買人姓名,所有日期俱 掛釉 (拍品812、813及840號)。這種裝飾工藝是
早於1108年的重大洪災。1921年,北京國立歷史博物館在當地展開新一 用錐狀工具刻出紋樣細線,線紋所及之處露出灰
輪調查,工作成果載於<鉅鹿宋代古城發掘記錄>,全文發表於《國立歷 色胎土,與白色化妝土對比鮮明。這批作品別
史博物館叢刊》1926年卷一編號1。是次調查的重點是王宅和董宅兩處住 具一格,因為其主要的紋飾題材皆白描而成,
所,提供了許多有關器物使用背景的有用資料。1934年末,瑞典學者潘 背景為平行細線組成的弦紋,與器身首要的
尼爾博士 (Dr. Nils Palmgren,1890-1955) 在北京盤桓期間,因古董 花葉紋相映成趣。相較之下,另一批作品 (
商朋友夏奚仲[音譯]之故,首次接觸鉅鹿縣附近清河縣的出土宋瓷,其中 如拍品814、820及826號) 的裝飾手法迥
又以磁州器居多。1935年5月,潘氏終於獲得與清河縣和鉅鹿縣相關的 異,其地子已全然剔去,視覺上的反差益
史料,並於1936年與妻子Gertrude前赴這兩個重要的遺址進行考察。潘 發鮮明。鉅鹿縣和清河縣均有出土以細弦
氏在當地及其他遺址的研究結果,以及Walter Steger和Nils Sundius 紋為地的殘片,圖見前述潘氏著作頁314
兩位博士的科學及地質分析,皆發表於《宋瓷瓷片 (Sung Sherds)》 ( 和302對頁的黑白圖版)。觀台窯文物也
斯德哥爾摩 / 哥德堡 / 烏普薩拉:1963)。這本潘氏遺作被獻予瑞典國王 有紋飾相近之作,圖見前述著作《觀台
古斯塔夫六世阿道夫,因為後者熱衷收藏,且大力支持中國藝術方面的 磁州窯址》彩色圖版VI編號1、彩色圖
研究,潘氏訪華期間常與之書信往來,並長年出任國王御藏中國藝術品 版XIV編號1及彩色圖版XVIII編號3。拍
的監理人。Margret Carney Xie亦曾撰文探討鉅鹿遺址,該篇論文尚未 品840號與一例北京故宮珍藏的盌如出
發表,標題為《Chü-lü: a Northern Sung ceramic legacy》(密芝 一轍,圖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
根州安阿伯:1991)。 大系32:兩宋瓷器 (上)》頁233圖例
210 (香港:1996)。1963年,河南鶴
鉅鹿縣發現的宋代陶瓷中,大多數是白色器物,詳見潘尼爾著作《宋 壁集窯址曾出土一例淺盌,其紋飾與
代瓷片》頁294及296對頁彩色圖版 (斯德哥爾摩 / 哥德堡 / 烏普薩 拍品840 號大同小異,圖見張柏著作
拉:1963);惟須注意的是,當地亦出土了許多其他類型的陶瓷,其中包 《中國出土瓷器全集》卷十二之「河
括:黑褐釉器物 (見前述著作頁272對頁彩色圖版)、華北與華南青釉器 ( 南」頁180編號180 (北京:2008)。
部份刻飾或模印花紋,見前述著作頁276對頁彩色圖版)、仿鈞釉器物的 此盌題有「劉家磁器」四字,應是劉
殘片 (見前述著作頁288對頁彩色圖版)、剔花磁州器物 (見前述著作頁 氏製品。近似盌尚有一例,其內壁像
302對頁黑白圖版)、白地黑紋磁州器 (見前述著作頁314對頁黑白圖版) 拍品812 號般多了一道紋飾,該例源
、綠釉器 (見前述著作頁322對頁彩色圖版) 及仿青白釉瓷器 (見前述著 自1998年河北東光縣大運河碼頭附近
作頁326對頁彩色圖版)。上述的考古發現,既有助於了解當地十二世紀 發現的沉船,圖見張柏所著《中國出
初家居陶瓷的種類,亦彰顯了磁州器物的主導地位。 土瓷器全集》卷三之「河北」頁132
編號132 (北京:2008)。
在日本,鉅鹿 (日文發音是「Kyoroku」) 二字已與施白色化妝土、掛
透明釉及光素無紋的厚胎磁州器物劃上了等號。在某種程度上,西方亦 磁州窯的某些裝飾工藝,也能創造出
持相同看法,所以常將這一類型的白色器物 (尤以執壺為然) 稱為「鉅 自然灑脫的黑白圖案,拍品中也有此
鹿」類的作品。潘氏曾聽說這些白釉器燒造於鉅鹿縣,但相關的證據少 類作品。其中兩種裝飾技巧,其效果
之又少,但當地確曾發現這類作品的大量文物。該等鉅鹿縣白釉器的常 乍看之下大同小異;但若凝神細看,便
見特徵之一,是表面多呈冰裂狀,且開片紋路泛紅,這很可能是長年埋 可看出明顯的差別。其中之一名曰「剔
於當地高鐵泥土中所致。眾多拍品中,便有兩件鉅鹿類白色執壺 (拍品 花」,即在黃褐胎土之上塗一層白色化
802)及838 號)。有意思的是,漳河沿岸的觀台窯址曾出土無泛紅開片 妝土,其上罩黑色或深褐色化妝土,第
的同類型白色執壺,圖見北京大學考古系、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邯鄲地 二層化妝土乾後,先在黑色化妝土刻出
區文物保管所的聯合研究報告《觀台磁州窯址》彩色圖片VI編號4 (北 紋樣輪廓,再剔去黑土,但仍保留白色地
京:1997)。由此可見,鉅鹿縣發現的白色執壺可能出自觀台窯。東京國 子。接下來,再薄施一層釉料,最常用的
Lot 816
12 Masterpieces of Cizhou Ware: The Linyushanren Collection, Part IV 磁州窯集珍:古韻天成-臨宇山人珍藏(四) 拍品81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