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Sotheby's New York Linyushanren Part IV Auction September 13, 2018
P. 17

是透明釉,但間或也有銅綠釉。本季拍賣會上,拍品809、819、821 及1 及
                      827號皆採用了這種工藝。此法難度極大,且十分耗時,因為匠人既要剔要剔
                      出地子,但又要確保黑土之下的白色化妝土完好無缺。拍品中有二例磁磁
                      州瓶,它們採用了剔花器物常見的經典喇叭口,並且均飾自然奔放的纏纏
                      枝牡丹紋,而在以花卉為飾的近似例中,纏枝牡丹紋尤為普遍。這兩件件
                      喇叭口瓶或燒造於觀台窯,因為其形制亦見於該處的出土文物,圖見前前
                      述《觀台磁州窯址》彩色圖版IX編號2;此外,觀台還出土了裝飾手法相法相
                      同的殘片,且數量可觀,圖見前述著作彩色圖版XXI編號2。以形制和紋和紋
                      飾佈局而言,拍品821號頗不尋常。這件名瓷器身挺拔,作平底筒狀,深,深
                      色紋飾尤為矚目,在舒展的白色紋飾帶兩側,襯以大片黑色,而主紋飾飾
                      帶內的碩大瓣紋亦格外灑脫。上下黑色部份細刻交錯的三角紋,使黑白白
                      瓣紋看來更鮮明有緻。
                      另有一種裝飾技巧,是在白色化妝土上繪製黑色或深褐色紋飾,再罩施施
                      無色透明綠釉或透明松綠釉,窯燒後即成為黑白分明的磁州器。由於繪繪
                      瓷師以筆作畫,故而效果揮灑自如,頗具水墨神韻。部份拍品也採用了了
                      這種工藝,包括拍品815、830、831、835、837及841 號。早於新石新石
                      器時代,中國已有飾抽象和寫實圖案的彩繪陶瓷。最早的例子來自活躍躍
                      於河南、山西和陝西的仰韶文化 (約公元前5000至2000年)。除抽象題象題
                                                                                                Lot 840
                      材之外,仰韶陶瓷的畫師更在紋飾中結合了魚、動物、植物,偶爾還有有
                                                                                                拍品840號
                      人物描寫。論及中國的釉下彩繪陶瓷,則至少可上溯至公元三世紀。已已
                      有證據顯示,最早的釉下彩繪陶瓷採用的是青釉。1983年,南京市郊出
                      土一例公元三世紀三國時期青釉蓋罐,圖見《中國文物精華大全:陶瓷
                      卷》頁196編號50 (台北:1993)。此罐肩飾貼花佛像,釉下彩繪以仙人
                      祥雲為題材。及至唐代,多個窯區皆有採用釉下彩繪技術。已知的唐代                     拍品837號是一例長頸撇口的玉壺春瓶,它很可能出自禹縣附近的磁州
                      釉下彩繪青釉器當中,有一件鼎式連座蓋爐和大型蓋罐,兩者均是1980                   窯口,扒村亦曾發現一件近似瓶,圖見《文物》1964年第8期頁33圖
                      年臨汝出土的墓葬文物,圖見前述著作頁229編號181及頁231編號187                11。1992年,河北澠池縣出土的金代墓葬文物中也有一件近似例,圖
                      。青釉器皆用氧化鐵繪製紋飾,但唐代的釉下彩繪器物中,最膾炙人口                     見張柏所著《中國出土瓷器全集》卷三之「河北」頁193編號193 (北
                      的應是長沙窯製品,其釉下彩繪便結合了氧化鐵和氧化銅。長沙窯的彩                     京:2008),堪薩斯城的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藏瓷瓶亦大同小
                      繪題材多樣,如人物、花鳥、植物、建築物和書法等皆有涉及。唐代釉                     異,圖見Y. Mino與蔣人和前述著作頁174-5圖版75。拍品302 (83)號
                      下彩繪的第三種媒介是青料,它用於白色器物的抽象及花卉紋飾,這類                     是一件秀美挺拔的梅瓶,此作可能也是禹縣製品,其樣式在金代顯然相
                      作品數量較少,很可能出自鞏縣窯,圖見蘇玫瑰 (R. Scott) 發表於《東              當流行。北京故宮珍藏一例近似梅瓶,圖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
                      方陶瓷學會會刊》2002-2003年刊號67頁14的論文《A Remarkable           系32:兩宋瓷器 (上)》頁166-7編號152 (香港:1996),Y. Mino與蔣
                      Tang Dynasty Cargo》圖1-5。                            人和前述著作亦收錄了世界各大珍藏的近似例 (頁160-161圖版68及圖
                                                                          179-182)。
                      磁州窯的畫師承襲了前人的釉下彩繪技術,並發揚光大。他們在厚重的
                      白色化妝土上,用濃稠的黑色或褐色化妝土作畫,其效果對比強烈,頗                     拍品中有一例造型典雅的矮梅瓶 (拍品815號),它糅合了奔放寫意的釉
                      具水墨丹青之妙。觀台和東艾口等多個磁州窯區,似乎都採用了這種畫                     下白地黑紋和精緻纖巧的刻花。此瓶的形制和獨具一格的碩大折技花卉
                      法。此類裝飾手法亦見於拍品815、830 、831、837及841 號,而拍品             紋,似乎在十二世紀十分流行。滄州市崔爾莊曾於2001年出土一例紋飾
                      835號的磁州虎枕更糅合了琥珀色,使虎皮的斑紋看來益發生動鮮明。                    相近的矮梅瓶,但其圖案中增添了飛蟲元素,圖見前述著作《中國出土
                      近似作品亦見於鶴壁集窯及禹州鈞台窯,圖見張柏著作《中國出土瓷器                     瓷器全集》卷三之「河北」頁126編號126。1984年,安陽一家藥廠出
                      全集》卷十二之「河南」頁199編號199及頁198編號198 (北京:2008)            土一例飾折枝牡丹三枝的近似矮梅瓶,圖見《中國出土瓷器全集》卷十
                      。這類虎枕應源於十二世紀中葉,就此可證諸二例:其一是山西長治縣                     二之「河南」頁190編號190。此外,尚有數例僅飾一折枝牡丹的近似
                      郝家莊出土的金代墓葬文物中的虎枕,根據枕上的紀年,此乃公元1155                   例,分別為救世箱根美術館、堪薩斯城的納爾遜-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
                      年的作品,圖見張柏所著《中國出土瓷器全集》卷五之「山西」頁77編                    東京國立博物館與佐野美術館珍藏,圖見Y. Mino與蔣人和前述著作頁
                      號77 (北京:2008);其二是上海博物館藏虎枕,枕上所示年份為公元                 198-201圖版87、88及圖例248、249。類似的折枝牡丹,亦見於觀台
                      1162年。北京故宮也有數例虎枕,圖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32                  窯燒造的罐,當中數例施綠釉,圖見前述著作《中國出土瓷器全集》卷
                      :兩宋瓷器 (上)》頁232編號209及頁234-5編號211 (香港:1996)。          三之「河北」頁177編號177。觀台窯喇叭口瓶的紋飾也有這款折枝花,
                                                                          圖見前述著作《觀台磁州窯址》彩色圖版IX編號2,以及黑白圖版XXIII
                      拍品中有三例彩繪器物 (拍品、830 及831 號),詮釋了平行弦紋與抽象               編號1及2。
                      葉紋或羽紋的完美結合,此類組合在深盌和立式器物中尤為普遍。禹縣
                      扒村窯曾發現一批深盌,其紋飾與拍品831號相近;1959年出土的禹縣                  除了形制之妙與紋飾的灑脫之美,磁州器物更富於變化和創意,故而備受
                      墓葬文物中也有一例近似盌,圖見《文物》1960年第5期頁87。                     古今中外方家青睞,並為學術界提供了源源不絕、引人入勝的研究題材。










                                                                                                                          15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