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The Pioneers, November 26, 2016 Hong Kong
P. 75

我 在 大自然 中聆 聽 宇 宙、聆 聽
人、聆 聽 東 方、聆 聽 西方,得
到我的靈感源泉,賦予詩 情
和 詩 意。創 作 是 純 粹 的自發
的,像 中 國 道 家 所 說 的自然
無為地『吐 胸中之逸氣』。

                                - 朱德群

                                                                                                     Lot 2508 Detail 局部  本身的厚度與質地產生了巧妙對比。朱德群筆下的雪並非單一點
                                                                                                                         狀,而是延伸展現了宋畫中「苔點」的任何可能的表現性,具有大
朱德群自幼在其父教導下研習書法,傳統書畫涵養甚深。1935年                                                                                           小、清淡、疏密等變化,象徵自然不同形態與動靜之間的轉換,水
他考入在林風眠帶領下中西兼學的杭州藝專繪畫系,啟發了他要                                                                                             氣、雲霧、冰霰、風霜皆蘊藏於雪景之中。朱德群藉由點與真實物
融會東西之長的企圖心。1955年遠赴法國後,他始對油畫色彩語                                                                                           理空間的連結,造就出這種極致的自然氣韻表現。同時,猶如文徵
言進行探究,風格亦由寫實轉為抒情的抽象書寫。此後,朱德群不                                                                                            明以行書入畫(圖6),朱德群透過書法線條引導使畫面產生動向,
僅是第一位成功將宋畫中以山水宏觀宇宙之美學以及書法用筆之                                                                                             飛白破筆強化動態感,轉折之間的粗細變化、深淺線條的交錯豐
精髓注入油彩中的藝術家,同時更為中國美術史中的文人寫意美                                                                                             富了空間層次,而這些鮮明有力的筆痕亦表現了書寫過程的時間
學帶來了開創性的變革。而在其成就斐然的創作生涯中,最具詩                                                                                             性,隨著觀者的視線流轉,開展出每一局部精湛的抑揚頓挫與彼
意性、獨特性與代表性的莫過於白色雪景系列。                                                                                                    此之間的起承轉合,宛如一部華麗恢弘的交響樂曲,飽含了雪景
                                                                                                                         震懾人心的詩意之美。
1985年朱德群從瑞士坐火車回法國,見了瑞士境內的阿爾卑斯山
暴風雪而深受觸動,其後數年間完成了一系列優美動人的雪景創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
作。此幅《雪霏霏》(拍品編號 2508) 之主題即為大雪紛飛之景,                                                                                        飢。我心傷悲、莫知我哀。」-《詩經 • 小雅》〈采薇〉末章 
蘊藏於廣袤自然中的豐沛能量躍然畫布,尺幅之宏大,1990至
1999年間傾注十年心血而成,不僅視覺上令人震撼,更是絕無僅                                                                                           《雪霏霏》的題名令人想起《詩經 • 小雅》〈采薇〉末章中的「雨雪
有。不同於雪景系列發展前期對墨趣與山水架構的強調(圖1),《                                                                                           霏霏」,若將全詩與朱德群前半生作一對照,亦有些許雷同之處。
雪霏霏》以更為抽象化而純粹化的表現形式達到了心象山水的高                                                                                             〈采薇〉為一首征戰詩,前三章描寫一群長期戍守邊防的士兵,在
峰。摒棄了具象景致之後,每一筆、每一點、每一線之間所構成的                                                                                            艱苦征戰生活中對家鄉的渴望,而朱德群在17歲到25歲的黃金歲
相互關係取代了實體空間,宛如一個動態的能量系統,不用描寫性                                                                                            月遭遇戰亂,因而失怙,25歲前的作品更全毀。他曾說「從1935年
的筆觸,而是以點線觸發深度與層次感,自然意象栩栩現前,顯見                                                                                            至1949年的外患內亂使我的藝術生涯成了一片空白」;而後戰爭
朱德群在有機抽象形式之探索與創新已達到高度成熟。                                                                                                 又使他遷居台灣,可說朱德群在35歲到達巴黎前的生活均是動盪
                                                                                                                         不安的。在詩篇的第四、五章,士卒們雖然思鄉心切,面臨國家與
吳冠中於1983年所作的《漢柏》(圖2)亦藉由點的偶發性表現將                                                                                          民族危難時,卻轉化為愛國情操與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朱德群
具象風景往抽象推進,並巧妙以點線關係重構物理空間。美國抽                                                                                             如詩中將士「豈敢定居,一月三捷!」,憑藉自身的天賦與努力,在
象表現藝術家波洛克(Jackson Pollock)重複撞擊與揮灑的滴畫                                                                                     異鄉奮鬥了近五十年,以中西藝術的融會揚名國際,同時也獲得法
法(圖3)雖然在點狀形式上近似,但實則奠基於「自動性書寫」的                                                                                           蘭西學院院士身分的肯定。
概念,意即身體能量的一種機械性展現。然而朱德群在追求自然
能量與韻律上,所透露的卻是深厚筆墨底蘊與對空間佈局的完全                                                                                             朱德群以抽象畫詮釋了蘇軾「詩畫本一律」的思維,並曾言「我十
掌控,看若自由揮灑,實則隱藏著著高度的複雜性。《雪霏霏》在                                                                                            分喜愛中國詩詞……它們自然而然的融入了我的繪畫。西方評論
結構上,有著全景構圖之妙,起伏跌宕與虛靜留白形成動靜交錯                                                                                             家認為我的作品是有詩意的抽象畫,這並非偶然」,話中透露出
的韻律感,色彩接近水墨的古樸蒼潤之致,淡雅中顯得變化豐富,                                                                                            東方式的創造精神,在詩詞與繪畫的融合互補下,表現出對自然、
遠觀其簡練與空靈的表現,彷彿將《溪山清遠圖》(圖4)之神采凝                                                                                           人生的情感觀照和內省式的體驗。《雪霏霏》不僅是藝術家融詩、
聚於畫布上。中國山水長卷這種橫幅式佈局潛在的時間性與多重                                                                                             書、畫於一爐的代表作,更凝聚而成其藝術生涯與人生經歷的縮
視點,更能傳達出自然意趣與創作者的內在精神,莫內的經典長幅                                                                                            影,將其生命感懷寄託於畫中,以現代的抽象形式延續了中國的古
《睡蓮・雲朵》(圖5)亦反映出他對東方美學的吸納。                                                                                                典人文精神,為東方寫意美學做了一次精彩的示現。根據目前出版
                                                                                                                         紀錄,在1991年之後朱德群再無其他雪景創作。《雪霏霏》可被視
從畫面上進一步分析《雪霏霏》,朱德群先以較厚實的潑色為基                                                                                             為雪景系列的完美總結,清楚揭示了朱德群如何將經典的中國美
底統合整體,似有若無的淺色暈染延伸空間深度,由虛實對比中                                                                                             學挹注於西方抽象形式追求,成功地以開創性的觀點實踐了審美
生出天地遼闊之意象,再以看似自由靈動、實則精準掌控的筆痕代                                                                                            的轉換,在美術史進程中立下了一個獨具意義的重要里程碑。
替具象描繪,引導觀者彷彿在一片朦朧中望向遠方山水。表層的白
雪則帶有紛飛飄逸之感,予人「柳絮因風起」的詩意想像,與油彩                                                                                                                                                                                                                                                                   65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