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Sothebys Buddhist Metalwork From The Collection of Tuyet Nguyet And Stephen Markbreiter May 26 2021
P. 26
釋迦牟尼佛像,莊嚴寧靜,造型碩大,展現十三、十 雀石及深藍之青金石,多屬帶色彩之琉璃,而非本品
四世紀紐瓦爾風格特徵。 之珊瑚、孔雀石及青金石色彩組合。
十三世紀,西藏大興土木,修繕並廣設佛寺,當時尼 參考一尊近類造像,D. L. Snellgrove 攝於1960年代,
泊爾一帶,紐瓦爾工匠以成熟精美之藝術風格聞名, 供於尼泊爾德爾帕地區,Yangster 寺院,錄於烏爾里
遂得廣招入藏,建設新寺、鑄造佛像。 希·馮·施羅德,《Indo-Tibetan Bronzes》,香港,1981
年,頁339,作者斷其出自加德滿都河谷的紐瓦爾工
屆時藏傳造像風格多得東印度佛像藝術傳統影響,許 匠之手。比較另一尊鎏金銅釋迦牟尼像,施觸地印,
多中古世紀東印度佛像依隨佛教傳播傳入藏區,至此 曾為 Philip Goldman 舊藏,售於紐約蘇富比,2002年3
西藏造像以帕拉風格為主流。而紐瓦爾鑄造工藝已臻 月21日,編號79。
高絕,鎏金厚實,常綴多樣寶石及彩料,為十三世紀
藏傳佛像帶來新風貌。此像造形成熟流麗,寬額低髮 本像採跏趺坐姿, 右手作觸地印,左手作禪定印。
際,寬厚肩膛,白毫嵌綠松石,姿態自然,瓔珞華 觸地印紀念釋迦牟尼降魔得道之事蹟,釋迦牟尼起誓
貴,屬古典紐瓦爾風格,乃本時期造像特徵。 不悟道不離座,欲界天魔之首摩羅,悉其成佛覺悟
之願,心生惡念圖擾阻之,釋迦牟尼卻對脅迫誘惑不
本像根據尼泊爾傳統而製,鎏金華麗,寶冠及肩部飾 為所動。據典,摩羅質問釋迦菩薩,生乃宮廷貴族,
青金石、孔雀石及珊瑚等,佛袍簡約透亮,貼近身 憑何悟道成佛、超脫輪迴,試圖作最後一擊,毁其修
軀,僅邊沿處飾人字紋。佛像寶相祥和靜謐,造型流 禪。釋迦念及過去種種因緣,前生輪迴所歷劫難、所
暢,展現紐瓦爾造像美學特質,其濃烈多變色彩,則 作佈施,已抵成佛之際,故堅定地垂右手觸地,令大
顯西藏文化喜愛富麗華貴之風。珊瑚及孔雀石受藏人 地為證,摩羅與其手下群魔頓時悉皆迸散,釋迦成
珍重,男女均喜以之作為配飾,亦用於供奉神明。尼 佛,悟三明四諦,證無上正等正覺。本像工藝精湛,
泊爾重要珠寶多以石榴石、翡翠等色澤配合淺藍之孔 鎏金華麗,紀念釋迦成佛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