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Christie's Fine Cinese Classical Paintings, May 31 to June 1, 2023 Hong Kong
P. 42

嘉靖二年癸未(1523),文徵明五十四歲,
                                                                              經工部尚書李充嗣極力推薦,被朝廷授予
                                                                              翰林院待詔一職。但居京未久便生歸志,
                                                                              並一而再、再而三地創作《懷歸詩》,
                                                                              以寄思鄉之情。對文徵明來說,三年的翰
                                                                              林院待詔,雖然不是他人生最風光的時
                                                                              期,但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他引以為豪的一
                                                                              段重要經歷。
                                                                              從目前存世的文徵明書法作品中,其時在
                                                                              京所作的組詩,應是他晚年寫得最多的內
                                                                              容。晚年的文徵明,對功名已相當淡漠。
                                                                              但對於自己擔任“待詔”一職的經歷,似
                                                                              乎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還津津回味。而此冊
                                                                              正是其典型的晚年組詩內容代表作之一。
                                                                              此冊絹本,小字行草書,烏絲欄,合計七
                                                                              開十四頁,由冊首陳紫山題字及收藏印可
                                                                              判斷此冊裝裱早於清乾隆朝,原應為手
                                                                              卷,後改冊頁。陳紫山(清乾隆),江蘇
                                                                              溧陽人。與袁枚鄉試、會試同榜登第,自
                                         830
                                                                              稱“元圭大師”。己未(1739)中進士,
                                                                              入翰林,升侍讀學士。
                                                                              款署“戊午三月廿又四日燈下書”。作於
          830                                                                 嘉靖三十七年戊午(1558),文徵明時年
          WEN ZHENGMING (1470-1559)         裱邊藏印: 千里湖邊客、復堂、復子、谷               八十九歲,所作有關早朝詩共二十首,此
          Poems in Running-Cursive Script           飲彣房、篛山樵采、靜寄軒、             冊錄了十首:《午門朝見》、《奉天殿早
                                                                              朝》(二首)、《雨中放朝》、《雪後長
                                                    趙武(三次)、竹裏人家、棠
          Album of fourteen leaves, ink on silk                               安門侯朝》、《進春朝賀》、《元旦朝
          30.3 x 15 cm. (11 √ x 5 √ in.)            邨、撫辰(二次)、趙武、陳             賀》、《實錄成蒙恩賜襲衣銀幣》、《內
          Inscribed and signed, with five seals of the   大㫻印、紫山一字曰嚴、只可        直有感》、《冬日下直左掖門眺望》。
          artist                                    就看未嘗借人
          Dated twenty-fourth day, third month,   題跋:                         從款識中可以看出,此作為文徵明八十九
          xuwu year (1558)                    陳紫山(18世紀):陳紫山鑑定。                歲時夜晚篝燈所書,如此高齡,卻依然能
          Seventeen collector’s seals on the mounting,   鈐印:紫山氏               做到端正謹飭,一絲不苟,字字珠璣。歷
          including one of Chen Zishan (18th Century)  今關天彭(1882-1970):文徵明法帖鑑定。  代書家於耄耋之年,能在夜晚篝燈寫字的
          Colophons by Chen Zishan, with one seal,                            很少。文徵明不僅能在晚年於燈下寫行草
          and Imaseki Tempo (1882-1970)     著錄: 周道振輯校,《文徵明集》卷11,              書,還能作小楷。董其昌在八十歲寫楷書
                                                 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2014年12           《千字文》時深有體會地說:“小楷為文
          LITERATURE:                            月,第289-292、296-297頁。         待詔晚歲愈工,年八十二,燈下尚作蠅頭
          Zhou Zhendao ed., Poems by Wen                                      書。”
          Zhengming, Vol. 10, Shanghai Ancient Books   註: 據本冊扉頁上題記,此作於昭和十五
          Publishing House, Shanghai, December   年(1940)五月購於上海四馬路中華           鈐印中的“悟言室印”、“文徵明印”、
          2014, pp. 289-292 and 296-297.       書房。後經松室孝良(1886-1969)介          “衡山”三印與上海博物館藏1558年作行
                                               紹,交由張謇弟子陳葆初及日本漢學               書詩卷所用印章完全吻合。而在二玄社出
          HK$2,000,000-3,000,000               家今關天彭(1882-1970)鑑定。            版的《書跡名品叢刊——文徵明離騷、
          US$260,000-380,000                   松室孝良,日本陸軍少將, 1907年畢            九歌、草書詩卷他》中的《草書詩卷》
                                               業于陸軍士官學校。曾任馮玉祥軍事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中也用了“文徵明
          明     文徵明     行草自作詩     水墨絹本           顧問。對中國政治、經濟、歷史、文             印”、“衡山”兩方印章,且同為戊午年
                     冊頁十四開     一五五八年作          化等頗有研究。                        所作。雖用禿筆硬毫書於絹上,仍落筆不
                                                                              拘,決無衰遲之態,實屬不易。而結構典
          題識: 戊午(1558年)三月廿又四日燈下書。              今關天彭,日本漢學家,曾任職於朝               型,撲人眉宇,甚足珍也。
               徵明。                             鮮總統府。1918年在北京成立“今關
                                               研究室”,從事中國國情調查及古今               查閱《文徵明年表》發現其晚年多喜用烏
          鈐印: 文徵明印、衡山、悟言室印、停                   藝文的收集與研究。中日戰爭期間任               絲欄作書,且多為紙本,而絹本烏絲欄者
               雲、真賞
                                               重光葵對華顧問,與章太炎、魯迅、               甚少。在市場中也幾未曾見。本冊內容完
                                               陳師曾及清末遺老與書畫家熟稔。出               整,筆法精絕,品相尚佳,裝潢考究,是
                                               版並翻譯了諸多關於中國的著作。                文氏不可多得的行草書冊頁精品。

      40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