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Christie's Hong Kong Chinese Paintings May 28 to 29 2022
P. 79

只有相隨無別離:乾隆皇帝收藏的《洗馬圖》




          清雍正乙卯(1735)秋七月,時年二十四歲的寶親王弘曆(1711-1799)於             寶",以及嘉慶皇帝“嘉慶御覽之寶"諸璽印,皇家璽印與文獻記
          王府之中,以五言排律題詩在元趙孟頫(1254-1322)《洗馬圖》手卷引                載,傳承有緒。此外,又由所鈐璽印可見,《洗馬圖》自乾隆在青宮
          首,筆致圓轉瀟灑,典雅秀逸,一派王孫清貴之氣躍然紙上。                         時期相隨,至御極以後,仍然置於御書房中,相隨不離,鍾愛之情,
                                                              溢於言表。
          弘曆於寶親王府邸時期收藏書畫頗多,今檢閱《石渠寶笈》初編至三
          編,計有三十八件編入其中,如唐劉永年《花蔭玉兔卷》 (台北故宮)                    《洗馬圖》的珍罕之處,是仍然保存清宮舊式裝池,包裹手卷的內外
          、元王振鵬《五雲樓閣圖》(台北故宮)、明唐寅《山靜日長圖》(台北                    兩層宮錦,入手質地輕柔,圖案編織精細。至於翡翠玉別子雕工精
          故宮)、清王原祁《山村雨景圖》(台北故宮)、清唐岱《松蔭撫琴圖》(                   緻,背面鐫刻並塗以泥金“乾隆御賞趙孟頫洗馬圖",無論材料和工
          台北故宮)等名跡,俱入藏台北故宮寶藏。而《洗馬圖》依然能夠保持                     製,都是源自宮廷造辦處統一監制,尤顯珍貴。此外,手卷包首以“
          在私人藏家之間傳承,尤為可貴。                                     萬”字花紋織錦包護,色彩沉厚,細膩雅緻。至於手卷上下兩端以黃
                                                              綾包邊,引首前以天青花綾及米色花綾前隔水相間,又與引首中乾隆
          雍正乙卯(1735)年十月十八日,寶親王繼其父雍正皇帝承接大統,是
          為乾隆皇帝。此卷《洗馬圖》亦由寶親王府轉移至皇宮寶藏。直至乾                      題字紙色略有分別,而後隔水米色花綾又與畫心褐紅色絹輕重呼應,
          隆九年(1744),著令張照、梁詩正、董邦達等臣工編撰《石渠寶笈》                   以柔和沉厚漸進的方式,呈現出手卷裝璜層次分明,別具心思,達到
          初編,著錄清宮所藏歷代書畫名跡。其中初編卷三十四《洗馬圖》條                      視覺上顏色相互映襯之效果。
          記載:                                                 《洗馬圖》自寶親王府轉移至清宮御書房庋藏,裝池數百年仍存原
                                                              貌,又經《石渠寶笈》初編著錄。1915年4月22日,《洗馬圖》由醇
          元趙孟頫洗馬圖一卷(次等閏五) 貯御書房
                                                              王府售與山中商會,入藏日本藤田博物館。一個世紀以後,2017年3
          素絹本,著色畫,款識云:至正元年秋七月寫,吳興趙孟頫。引首皇                      月15日,藤田美術館藏中國古代藝術珍品經由佳士得紐約拍賣,全世
          帝青宮時題詩云(詩省略)。雍正乙卯秋七月朔,寶親王長春居士題並                     界藏家蜂擁而至,拍賣場面競爭激烈。此後,中國古代書畫的市場價
          書。後有“寶親王寶"、“勤學好問",前有“隨安室"一璽。                        值受到更多藏家關注,此場拍賣功不可抹。
          以上文字記錄,今以《洗馬圖》卷應證,一一如驗。手卷上並鈐有“                      《洗馬圖》流轉海外一百多年,今復來歸,寶若球圖,珍罕自不待言。
          石渠寶笈"、“御書房鑑藏寶"、“樂善堂圖書記"、“乾隆御覽之
















































                                                                                                                  77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