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2019 October Fine Chinese Paintings Hong Kong
P. 25
永恆不懈,一定有成。辛丑春。潤兒卒業兵工工程學院,乞書紀念,
以此勉之。求我老人。
(並具林蔚、萬耀煌、姚琮、曹浩森、申丙、李大木、任懿芳、文思
岑、楊宣誠、葉醉白、蔣鼎五等十四家書畫作品)
鈐印:廿一家各鈐印一至兩方。
註:熊斌(1894-1964),湖北黃安人,早歲從戎報國,參與武昌起
義,入民國,任孫中山待從,後追隨馮玉祥。一九二六年,促成馮玉
祥與蔣介石聯合北伐,後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謀部,主管人事、
情報。三三年,日寇發動華北攻勢,熊斌代表國民政府與日方談判,
延緩敵軍推進,後台兒莊大捷,亦與其役。抗戰勝利,熊氏獲任命為
北平市長,代表中央接管北平政務。政務之餘,雅好書畫,不少收藏
皆通過張伯駒所得。一九四九年遷臺後,任中央銀行顧問。
本冊僅高三寸,袖珍小巧,乃熊斌為兒子熊曾潤(1934-2018)索畫,
始自一九四六年以迄七十年代,冊中諸家計廿二人,涵蓋政軍藝文
界。冊中首開乃著名外交官顧維鈞,署一九四六年六月七日,即其出
任駐美大使前夕,題款祝願稚子前程美好,按熊曾潤年僅十二歲,可
知本冊源起,實出於時任市長之熊斌的關係。出此淵源,既有軍界要
人林蔚、萬耀煌、曹浩森等撰語寄祝昔日戰友賢嗣,亦有藝文名家繪
畫以贈,如宗室畫家溥伒寫清逸山水,而潘素、張伯駒伉儷因與熊斌
私交甚篤,鶼鰈書畫合璧。溥心畬、黃君璧、彭醇士等諸家亦拈筆細
寫,部份未署年款,按冊中排序及上款稱謂,似遷臺後所得。冊中熊
斌兩次題字,首次應寫於一九四七年,重題於六一年熊曾潤肆業於兵
工工程學院時,皆語及修身處世之道,足見其家風嚴謹。
2715
PU RU (1896-1963)
PORTRAIT OF A MING DYNASTY SCHOLAR
ink and colour on silk, hanging scroll
signed PU RU, dated 1953, inscribed, with a dedication, and three seals of the
artist
57 by 28.5 cm. 22⅜ by 11¼ in.
HK$ 550,000-700,000
溥儒 方正學像
設色絹本 立軸 一九五三年作
款識:
明先賢方正學先生象贊。
巍巍先生,垂紳正裾,邦家之光,懿德之輿,義折逆藩,忠昭臣節,
煥乎文章,揚斯駿烈,萇宏血碧,貞石旌賢,乾坤正氣,重譽遐年。
癸巳十二月畫將哲嗣震五供奉。後學溥儒敬記。
鈐印:「省心齋」、「舊王孫」、「溥儒」。
展覽及著錄:
〈溥心畬繪畫藝術之研究:研究報告彙編 —展覽專輯〉詹前裕編(臺灣
省立美術館,一九九二年),頁199
〈近代中國水墨畫精選〉(臺北,中華民國文物藝術品收藏家協會,一九 2715
九三年),頁182-183
臺北,倦勤齋,〈南張北溥書畫開幕特展〉,一九九四年十一月,並刊 註:方正學即方孝孺(1357-1402),明初惠帝倚重之臣,因草詔書討
於展覽目錄,頁36-37 伐叛逆之燕王朱棣,復拒降不附,被滅十族。心畬從古籍中考證出方
臺北,羲之堂,〈南張北溥藏珍集萃〉,一九九九年十月,並刊於展覽 震五先祖即方孝孺,故採絹本為材,以工筆細寫本幅贈之,時維一九
目錄,頁145 五三年。
〈臺灣近現代水墨畫大系-溥心畬〉詹前裕著(臺北,藝術家出版社,二 畫中方正學高冠寬袍,雙手攏袖,正襟危坐,神情肅穆,一臉凛然正
○○四年五月) 氣,服飾、神態皆切合其時代、身份。考其構圖、人物造型,溥氏筆
河南博物院,〈墨韻風華 — 近現代水墨書畫大師作品特展〉,二○一一 下另本〈王文成公像〉,與本幅如同出一稿,蓋王陽明與方孝孺同屬明
年十二月二十日至二○一二年二月十七日 朝一代大儒,性皆耿介剛直,守正不阿,為後世景仰,符合畫家服膺
江西省博物館,〈墨韻風華 — 近現代水墨書畫大師作品特展〉圖錄,二○ 先賢之垂範,化為筆下人物,皆以此貌為典型。
一二年二月十七日至二○一二年三月二十日,並刊於展覽目錄,頁94-95
參考資料:
上款:「震五」即方震五,江蘇靖江人,在上海加入洪門,在幫中輩份 有關溥儒與方震五往還資料可參見〈溥心畬傳〉,王家誠著(臺北,九歌
甚高。遷臺後經營綿紗及地產致富。五十年代初,經常作客於溥心畬 出版社,二○○二年六月),頁236、254、334
寓所,過從甚密,不時陪同出遊或演講,對其經濟資助甚力。交往十 溥儒〈王文成公像〉可參見〈溥心畬書畫文物圖錄〉 (臺北,國立故宮博
數載間,溥氏常到泉州街方氏寓所寫字作畫,留其家之作富且精。方 物院,一九九三年六月),圖版122
氏為協助心畬避李墨雲耳目,不時為其私下處理書畫,得款後存作私
蓄。心畬曾有別格之作〈靠天吃飯〉贈之,上書七絶,謂「中國男子方震
五,不怕艱難不怕苦,待人忠信不欺天,明處去來暗中補」,可見二人
關係切甚。其長女方熙玲日後亦拜「寒玉堂」門下,得賜名「文瓅」。
FINE CHINESE PAINTINGS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