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9 - Asian Art December 7 to 8 2018 Lempertz (German Text)
P. 269

哥窑灰青釉六瓣葵口折腰盘

            南宋时期(1127-1279)的细裂纹瓷器自几个世纪以来就一直                   原品质量相当的却很少。现在在此处拍卖的盘子绝对是最稀
            被神秘的光芒所笼罩。元明时期的艺术鉴赏家在文章和诗歌                        有的曾在德国收藏过的中国瓷器之一。它既有官窑的特征,
            中都对它的美丽与优雅赞不绝口。直到将近20世纪末,考古                       又有哥窑的特征。由于它在形状和釉面上跟故宫博物馆最近
            学家们才在老虎洞发现了传说中的修内司窑和在杭州附近的                        的哥窑展览上的对比件相似,所以难以让人相信,它来自尚
            郊坛下窑的遗址,并在那里找到了许多官窑。状似蟹钳的细                        未被发现的南宋或元代的哥窑。那些十分细密的变形裂纹在
            长裂纹是人们特意制作的,他们赶在裂痕在釉冷却后永久闭                        文献中也被称为“百圾碎”,由春天伊始冰面的裂纹联想而
            合之前,用彩色颜料使裂纹变得清晰可见。和官窑相类似的                        来。被染黄的裂纹,也就是所谓的金丝,并不会连续地显露
            是裂纹更细密一些的哥窑。根据明代历史记载,哥窑的名称                        出来,只能在盘子背面的一些地方看到。奶油色不透明的釉
            取自章姓兄弟中哥哥的窑厂,也就是“哥”。这对兄弟在南                        则在整个盘子上显得十分地统一,这也是高品质的一个特
            宋时期的龙泉县地区颇为活跃。在研究人员和收藏家之间也                        征。盘子边缘是六瓣葵花的经典形状,葵花也在乾隆皇帝的
            一直存在着关于如何区分官窑和哥窑的讨论。甚至在乾隆皇                        一首诗中被视作忠诚的象征。 跟几个在故宫博物馆和大维德
            帝(1711-1799)所作的关于哥窑的22首诗词中,也存在着自                  基金会的对比件一样,盘子的盘口边缘被镶嵌在一个精细的
            相矛盾的说法。因此北京故宫博物馆于2017年11月举办了一                     金属圈中,和光滑的圈足一样,可以看作寓意着对北宋时期
            场哥窑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领先研究机构的专家们和来自                        汝窑的致敬。在暗灰色的瓷器胎体和圈足上可以看到五个支
            日本、韩国和美国的一些研究人员都参与其中。                             烧钉痕,跟在其它哥窑瓷器口上的一样。

            早在1992年就在上海博物馆举办过一次关于哥窑的会议。会                      参考文献:
            议负责人耿宝昌教授,这位已经95岁并且是中国最有经验的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两宋瓷器(下)》,北京
            陶瓷研究员,在会议上总结了哥窑的五大最鲜明的特征:                         1996,第99页
                                                              余佩瑾,《乾隆皇帝与哥窑鉴赏》,摘自《东方陶瓷学会会
            ——黑胎或深色胎——器型仿青铜器——“紫口铁足”,圈                        刊》,2011年12期,第19页至30页
            足暗黑,瓷器上口沿薄釉处露出灰黑泛紫——釉面失透,有                        国立故宫博物馆,《宋官窑特展目录》,台北1989,nos.118-
            油一般的光泽,与米粥表层相似——“金丝铁线”                            24
            据耿教授估计,世界上保留的原始哥窑瓷器的数量大约在200
            左右,他还让大家注意到这些全都来自以前帝王的收藏,其
            中一些在清末通过北京古玩市场落到了中国和国际上的藏馆
            里。明清时期官窑和哥窑是仿制品最多的古董,但能达到与









































                                                                                                          267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