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2019 September 10th Sotheby's Important Chinese and Tibetan Buddhist Art, New York
P. 83
本像右手結無畏印,即佛陀普除一切煩惱
怖畏所施之印。相傳佛於王舍城時,提婆
達多以計策召佛入城,並放出醉象,欲踐
踏佛陀。當時佛舉起右手舒五指,狂象即
被降服,該手印便是無畏印。 南北朝與唐
朝期間,佛祖像多結無畏印,同期壁畫,
亦有刻劃來自釋迦牟尼生平故事之其他元
素。其後,淨土宗信眾漸廣,無量壽佛之西
方極樂世界故事亦出現於壁畫之上。
比較一例,斷代唐代,螺髮相近,佛袍邊
緣刻起伏紋理與本品相近,亦同樣朝右,
衣袍覆蓋腳部風格相近,下擺分三部份,
底座亦與本品相類,圖載於松原三郎,《
增訂中国佛教彫刻史研究》,東京,1966
年,圖版294a,同書另載一例,前述出
處,圖版266d。另比一例,斷代唐代,尺
寸較小,無底座,出自James Marshall
Plumer(1899-1960年)收藏,售於紐約
蘇富比2014年3月18-19日,2014年,編
號176。再比一例,連背光,另帶一方形
透空底座,現藏於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
館,圖載於《海外遺珍:佛像》,卷 1,台
北,1986年,圖版81;台北故宮博物院尚
有一例,斷代八世紀,出自彭楷棟收藏,圖
載於李玉珉及鍾子寅,《佛陀形影:院藏亞
洲佛教藝術之美》,台北,2015年,編號
22。再比一例,造型相近,唯右肩外露,曾
出自A.D. Brankston、W.H. Roberts夫人
及葉義醫生收藏,售於倫敦蘇富比1981年
12月15日,編號29,後易手於香港蘇富比
1984年11月19日,編號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