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9 - 2019 September 10th Sotheby's Important Chinese and Tibetan Buddhist Art, New York
P. 79
本尊觀音立像,寶相莊嚴,乃隋朝及早
唐典型,佛袍交叉披於身前,兩端垂於
雙臂之上,屬世紀晚期常見風格。參考
一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收藏銅鎏金
例,圖見於Denise Patry Leidy及Donna
Strahan,《Wisdom Embodied: Chinese
Buddhist and Daoist Sculpture in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紐黑文,
2010年,圖版12。此例身穿寶飾相近,楊
柳萋芊,下半身修長,底座紋飾更為華美,
連背光。另比一例,亦斷隋代,圖載於松原
三郎,《增訂中国佛教彫刻史研究》,東
京,1966年,圖版224a-c,寶冠及寶石項
鍊與本品相近,手持法器現已缺失。台北
故宮博物院收藏一例,斷代隋或唐代,底
座與本品更為相近,圖載於《歷代金銅佛
造像特展圖錄》,台北,1996年,編號6。
中國早期佛像以釋迦牟尼及彌勒佛為主,
然而在隋唐之時,觀音像及無量壽佛像亦
相當流行。 于君方論述,唐初之後洛陽
一遺址共有無量壽佛222尊、觀音像197
尊, 釋迦牟尼像94尊及彌勒佛像62尊,
參考 于君方及Marsha Weidner,《Latter
Days of the Law: Images of Chinese
Buddhism, 850-1850》, 堪薩斯州勞倫
斯,1994年,頁152。印度及西藏佛教之觀
音像,並不見有楊枝出現,而楊枝現於中
國佛教之觀音造像,與觀音形像於中國之
複雜演變相關,或與東晉竺難提梵文中譯
之《請觀世音菩薩消伏毒害陀羅尼呪經》
有關,經中引述佛祖引導信眾備楊枝淨
水,哀請觀音菩薩慈悲救護。參考一幅敦
煌觀音立像畫作,刻劃觀音手持楊柳枝,
衣袍不如本品於身前交疊,但覆蓋手臂則
與本像相近,圖見Weidner,前述出處,
圖版47。再比敦煌千佛洞兩例,現藏於
大英博物館,藏品編號1919,0101,0.14及
1919,0101,0.157,觀音亦手持楊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