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4 - 2019 October Important Chinese Art Sotheby's Hong Kong
P. 174
佛相莊嚴
釋迦牟尼佛坐像,雄偉莊嚴,震懾人心,觀者得以一 存世金代大型佛教造像,多為博物館收藏,其中大部
窺金代中國佛教造像藝術發展之輝煌成就。當時戰亂 分為菩薩雕像,又以觀音菩薩最多,佛造像甚為少
紛擾不絕,佛教給予百姓心靈寄托,遂蓬勃發展,此 見,著錄僅見一例,售於香港佳士得1994年10月30 /
類木雕大型造像尤以宗教中心太原、五台山最盛。此 31日,編號388,與本品同展於《佛雕之美─宋元木
釋迦牟尼佛坐像,雕刻技術純熟,姿態自然如生,尺 雕佛像精品展》,國立歷史博物館,台北,1994年,
寸碩大,沉穩尊貴,面容表情寧靜慈悲,佛身衣袍柔 頁38-39,及封面。
軟飄逸,衣褶層疊豐美,光影下栩栩如生,震撼動
人。時過千載,仍可見些微礦彩,保存良好,難能可 博物館藏品中,最揚名千里的,要屬克利夫蘭藝
貴。 術博物館藏大型宋至金木雕十一面觀音像,錄於
《Masterworks of Asian Art. The Cleveland Museum of
金代佛教深植人心,金明昌三年(1192年),於山 Art》,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克利夫蘭,1998年,
西雕造大量佛教經典石碑,參考姚道中,〈Buddhism 頁56(圖一)。此例與本品風格甚是相似,如面部描
and Taoism under the Chin〉,Hoyt Cleveland Tillman 與 寫,豐潤而線條自然,唇部、面頰、眉目,均甚相
Stephen H. West 編,《China under Jurchen Rule: Essays 似。二者頸背身軀之雕刻手法亦是相近,以細微起伏
on Chin 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History》,紐約,1995 表現肌骨,幾似出自同一工匠、作坊。比較納爾遜.
年,頁174。十至十三世紀間,此類大型繪彩造像, 阿特金斯藝術博物館藏大型木雕加彩水月觀音像之佛
乃為中國北方寺院所造,許多寺院幅員廣大,建築華 面、衣袍及身形,刊於 Robert E. Fisher,《Buddhist
麗,庭園錯落,宛若宮殿。金代君主以此為礎,逐漸 Art and Architecture》,倫敦,1993年,圖版106、封
接納佛教為國教,如此風氣下,金代佛寺、墓葬、佛 面。參考多倫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藏一對菩薩立像,
教文物更顯豐富多貌。如此大型佛像,生動逼真,色 亦可見相類雕刻風格,傳出自山西臨汾,後入 George
彩濃重,金彩相綴,供於寺院佛龕壁畫前,伴隨其他 Crofts 收藏,其一銘文紀年1195年,圖載於 Denise
神祇、羅漢造像,光碧輝煌,華美殊勝。 Patry Leidy 及 Donna Strahan,《Wisdom Embodied.
Chinese Buddhist and Daoist Sculpture in the Metropolitan
金代木刻佛教造像,得印度笈多王朝(320-647年) Museum of Art》,紐約,2010年,頁19,圖20。
風格影響甚深,亦略現希臘化時代傳統,此像衣褶豐
厚輕盈,彷似輕風吹拂,自然典雅,類同後者造像特 拍賣場之金代木雕造像,如 Martin Erdmann、Brodie
徵。佛身厚實,袒胸,略顯折腰曲線,非漢式造像傳 Lodge 遞藏遼至金代木雕水月觀音,1988年6月7日售
統,應屬唐代以前自絲路傳入的異邦風格。金代造像 於倫敦蘇富比,編號48,入埃斯卡納齊收藏,2018年
不僅取材傳統,且發展出獨特風格,面容更顯豐滿圓 5月30日售於香港佳士得,編號2858。安思遠收藏大
潤,表情描寫細緻入裡,技法成熟而柔和,集十一至 型宋至金代木雕菩薩像,2015年3月17日售於紐約佳
十二世紀造像藝術精髓,反映當時藝術文化發展之高 士得,編號58。
度。此像尊貴超凡,卻亦祥靜溫暖,深深觸動觀者心
靈。
172 SOTHEBY ’S IMPORTANT CHINESE 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