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8 - Fine Imperial Porcelain at Sothebys Hong Kong April 3 2019
P. 28

圖一                                                      圖二
           清康熙 琺瑯彩瓷紅地牡丹盌 《康熙御製》紅料款                                 清康熙 琺瑯彩黃地牡丹紋盌 《康熙御製》紅料款
           © 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                                            ©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和足底則罩釉的盌、盤,以作添彩之用,宮中藝匠遂                   胭脂紅,力求均勻一致,再入爐燒至臻美。康熙御製
           照銅胎畫琺瑯之法,於外壁素胎上滿繪彩料。從加彩                   瓷胎畫琺瑯,雖屬試驗雛例,但此盌所採技藝,發揮
           技法上來看,似乎盡力追求圖案和色地填塗均一,以                   淋漓盡致,在同期作品中僅見。
           塑造整體光面平滑,多於突出主紋飾之輪廓。這也可
           從藝匠在宜興紫砂器上繪琺瑯紋飾後,於素地上填繪                   景德鎮不久之後也採用琺瑯彩,以繪飾瓷作,但與內
           和原胎地類近之深褐色彩料上體現。                          宮作坊相比,兩地製器迥然有別。北京琺瑯作的早期
                                                     作品,彩料色澤豐富講究,每器也略有不同。景德鎮
           清宮畫琺瑯之藝,始自康熙五十年(1711年),卻於                 所造之洋彩或粉彩瓷,用色配搭不久便發展出固定規
           聖祖在位的餘下約十年間,臻趨完美。當時仍依賴進                   範,隨後即蕭規曹隨、較欠彈性。
           口彩料,或多或少限制了成品數量,以致畫琺瑯器極
           為罕見。迄此為止,尤以胭脂紅或粉紅色料最為難                    兩地作坊之另一重大區別在於生產規模。景德鎮造瓷
           得,除與本土顏料發色迥然不同外,其呈色元素來                    一貫量多,分工仔細,往往由不同藝匠專門擔當各產
           自黃金,令它更形珍罕。為求突破彩料供應受進口                    瓷工序。紫禁城內造辦處的琺瑯作則是另一經營模
           之局限,清宮琺瑯作對色料研製鍥而不捨。雍正六年                   式。除受宮中位置空間所限,作坊規模相形細小外,
           (1728年),御作坊終在怡親王允祥的監督下,成功                 藝匠多單獨創作及完成製品,精心細研,故所產畫琺
           提煉出十八種新色。                                 瑯彩器,皆為匠心獨運的逸品傑作。正如此盌,雖與
                                                     康熙同朝作品風格一致,牡丹之飾也非寡,但他例佈
           此牡丹花圖盌為景德鎮御瓷匠與琺瑯作畫匠天衣無縫                   局略異,各不相同。細審之下,匠工精煉,盡顯高才
           結合之作。素白瓷盌首先在江西拉坯燒煉成形,由瓷                   瑋藝。
           匠仔細施釉,口沿罩釉平滑,圈足規整露胎,完成後
           往送北京,由宮內畫琺瑯藝匠在瓷盌上細繪華葩,色                   這時期的畫琺瑯,紋飾設計應該深受西方畫琺瑯藝匠
           彩斑斕,群芳爭妍,枝卉相依,精緻華麗,器地塗施                   影響,是以早期作品大多繪飾極富異國風韻的華麗花











           26       SOTHEBY ’S        FINE IMPERIAL PORCELAIN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