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6 - 教授千古 - 1 (5)
P. 76

战争的环境下的同济大学的教学依然严谨,对学生要求极为严苛。战时的李庄条件艰苦,学

               校只能利用庙宇、祠堂作为教学用地,镇上没有电灯,晚间每个学生只可借助一盏桐油灯复习功
               课,学生每月只有两斗四升基本口粮。然而教学方式和要求并未改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认真精
               神丝毫未变。同济教学用的是德语,同时要求学生懂英语、拉丁语。开课第一天,外科学主任章
               元瑾教授说:既会德语又懂英语是同济学生的优势, 金士翱牢牢记在心里,且终生受益。在同

               济,无论中国教授还是外籍教授授课全用德语,所用教材均为德文原版。金士翱清楚地记得:初
               次听德籍教授史图博讲生理学课,史操德国南方口音,金坐在后面,简直像初次到国外,难以听
               懂 。好在生理学、解剖学等重点基础课学生必须听两遍,当进入二年级时又跟一年级学生重听才
               有了透彻理解。那时,授课教师不少是极有名望的大师,金士翱就亲耳聆听过童第周教授的讲

               课。

                    医学生学制六年,分前期与后期。前期教学课程虽只有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和生理化

               学,但内容繁多,教学极其严格。 “两遍”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医学基础。同济的教学,
               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虽然上课时不点名,学生不来上课教授也不过问,但上课及实习、实
               验时,教授经常提问,以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如果是一个经常缺课,不求甚解的学生,必然会
               影响考试结果。 前期两年半学习中,一般不进行考试,但在两年半结束后进行总的考试,即医学
               院前期考试(Physikum)却非常严格,全用德语进行口试,考试内容丰富,挂图、模型、标本须

               一一准确介绍;尸体解剖、人体结构须仔细讲述;显微镜下的组织切片须作鉴别分析 。学生不容
               易过考试关,解剖学、生理学和生理化学三门功课,只要有一门不及格就留级。


                   1945 年底,金士翱顺利通过前期考试后进入医学院后期。课程有细菌学、病理学、药理学、
               寄生虫学、内科学、外科学、皮肤性病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矫形外科学、泌尿外科学、精
               神神经病学、儿科学、妇产科学、公共卫生学等。同济医学院后期的教学方法很讲究,一些课程
               必须结合临床实际内容进行。 病理学教授吴在东上课从不照本宣科,课前,选择临床死亡病人,

               然后带领学生进入专门教室内,实施病理解剖,解剖前分析可能的死亡原因,解剖后根据解剖发
               现和肉眼观察到的病理变化总结病理解剖结果,前后核实是否如解剖前所诊断的原因。如果不符
               合,再作进一步分析。 而后,经过在中美医院(即同济医院)两年的临床见习和实习。金士翱成
               为一名医生,开始了人生新的征程。


               从外科医生到麻醉学家


                   1949 年,金士翱毕业后进入南京中央医院( 现南京军区总院前身)任外科住院医生。医院执
               行美国医师培养标准,金士翱兼收并蓄,受到良好临床医学基本功训练。上海解放后,同济大学
               迅速发展,急需人才,金士翱 1950 年 8 月 回母校同济医学院附属中美医院任外科住院医生,不
               久担任了外科总住院医生。当时,麻醉医生奇缺, 外科主任裘法祖为此十分焦急,特意安排金士

               翱从事并负责临床麻醉。



                                                                                           P a g e  75 | 101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