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 - 臨港線-電子書試讀
P. 4

序
                                       作者 / 陳柏謙(台灣勞動歷史與文化學會秘書長)
                2004 年 3 月,因政府「分廠標售」,頓時失去付出了大半輩子辛勤工作
            生活依靠的一群台灣機械公司船舶廠員工,在失業長達七年後,用盡氣力、
            奮力一搏,再次從南台灣長途跋涉至台北街頭,在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
            上,向台灣社會發出他們微弱的聲音,沉痛地講述著一個個面對人生「中場
            變調」的真實境遇及故事。那天,剛進入工會工作不久的筆者,跟著前往現
            場聲援,站立於人群中,首次聽見台機公司晚年成千上百員工艱困的處境與
            遭遇。只是,這也是這家前身可追溯回日殖時期 1910 年代末起,即躍上歷
            史舞台,成為台灣現代機械工業發展起源,最重要開端的公司員工們,最後
            一次的「集體現身」。

                然而,歷史事件與歷史的發展,往往會在意想不到之處交互影響。
            2002 年,在一場由高雄市勞工局舉辦的紀念勞動節活動中,展出了這群歷
            經抗爭的前台機員工們,過往在廠區的勞動過程中,所保存、收集的各種物
            件,作為一個個被迫提前終結的勞動人生最後剪影。在這些真實勞動者與其
            勞動過程物件與故事的展示下,某種程度上,竟非預期觸動了高雄勞動界人
            士萌生創建勞工博物館的想法。不久,高雄市勞工局勞工自治委員正式提
            案,並通過籌建勞工博物館的建議案,希望在高雄這座百年來一向屬於勞動
            者的工業都市,建立起一個旨在搜藏、保存、研究、展示台灣勞動歷史與文
            化的博物館。2010 年,歷經八年籌備,勞工博物館正式開幕。

                約莫2020年前後,勞工博物館的同仁們,在整理、盤點館內典藏品時,
            發現以高雄臨港線沿線周邊的產業聚落為中心,事實上可以成為一條串起高
            雄百年工業化發展與相對應勞動史的重要線索,因此,在經過努力爭取後,
            成功啟動了為期三年一系列的「高雄臨港線鐵路產業聚落下的勞動身影田野
            調查研究案」計畫,預計從訪問、記錄、蒐集臨港線鐵路周邊產業聚落的勞
            動身影與勞動文史資料為起點,有計劃性地進行高雄百年來不同產業發展歷
            程中勞動史的補遺工程。


                榮幸的是,筆者與台灣勞動歷史與文化學會,有機會參與勞工博物館
            此一系列的計畫執行。此書所呈現的,正是過去執行計畫過程中,聚焦於臨
            港線上歷史最悠久、同時更是台灣現代機械產業與水泥產業發軔的兩家公
            司-台灣水泥公司高雄廠(日殖前身的淺野水泥株式會社高雄工場),與台
            灣機械公司(日殖前身的台灣鐵工所),透過一方面尋訪兩家公司的資深工
            人,並進行口述歷史訪談與記錄,另一方面,蒐集豐富的勞動文史檔案、剪
            報、文件、照片後的階段性成果。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