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 - 臨港線-電子書試讀
P. 9

高雄工業發展簡史與勞工身影補遺
            第一章



            高雄工業發展簡史

                       與勞工身影補遺




            第一節 ‧ 從小漁村到國際港都



                「高雄」,原名「打狗」。「打狗」兩字,來自於現今高雄港沿海平埔族、
            馬卡道族的發音。這個名稱,在日本帝國於甲午戰爭中擊敗大清國,並
            於 1895 年簽訂馬關條約,開始將台灣納入其海外殖民地後,仍持續沿
            用。一直要到日殖中期的 1920 年,日本在台總督府才正式將「打狗」改

            名為「高雄」。隨後,並在四年後的 1924 年,進一步將高雄升格改制至「市」
            的地位。


                打狗港自荷蘭時期以來,主要都是以漁港的角色為主,也因此,到
            了 17 世紀的明鄭時期與清領時期,「打狗」一地仍只是一個捕魚漁民所
            居住的小漁村。到了十九世紀上半葉,打狗漸漸成為當時隸屬於鳳山縣
            轄下最大的漁、商兩用港口。到了十九世紀下半葉,因為大清國在 1858

            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戰敗,後續被迫與英國、法國訂定了《天津條約》。
            條約中,要求清朝必須在台灣地區開放四個通商口岸,分別包含:淡水、
            雞籠(今基隆)、安平(位於現今台南市)與打狗(現今高雄)。此一
            重大歷史轉折,開啟了打狗(港)的地位與角色,在往後逐漸轉變成為
            國際商港發展的契機。1863 年,打狗港以作為安平港的子口正式開港。
            隔年 1864 年,清朝進一步在打狗設立了海關。








                                                                            5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