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臨港線-電子書試讀
P. 11
高雄工業發展簡史與勞工身影補遺
日殖時期高雄港與岸邊貨運鐵道
歷經超過三十餘年的「築港計畫」,重要的工程包括了:既有碼頭的
擴建工程以及增建新碼頭;清除密布於內港區內的礁石;填築地(利用
浚渫港區泥沙,將原低窪地,填築成為碼頭、倉庫及新市街的用地);
增設道路、鐵路、倉庫及裝卸機具等。到了 1937 年完成第二期築港工
程後,名稱已從打狗港改名的高雄港,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可以容納停泊
26 艘 3,000 至 1 萬噸級船隻的規模,貨物吞吐量達到 250 萬噸的規模。
從高雄州知事所出版的《高雄州統計書》中,比較 1926 年(昭和元年)
與 1938 年(昭和十三年)完成第二期築港工程隔年後的高雄港貿易量
(見下表一),可以很清楚地看見高雄港在十三年間,貿易量成長了近1.4
倍,達到了 3.84 億日圓的規模。其中,對日本內地的貿易量更是成長了
超過 1.7 倍。
然而,也正因在 1937 年,日本政府正式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
一時間,海上因軍事目的所衍生的運輸需求大幅增長,相形之下,即便
已經完成兩期築港工程的高雄港,港灣設施對日本政府而言仍然顯得不
圖片來源: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登錄號 2001.008.0541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