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課程協作與實踐_第五輯
P. 10
8
國家課程跨系統協作機制的實踐與反思
淡江大學教育與未來設計學系特聘教授兼教育學院院長 潘慧玲
壹、緒論
人類社會進入二十一世紀,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 全球性的環境與政經發展如何能朝向永續、多元、公平、正 義的方向邁進,教育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於是不同國 家推出了一波波的課程改革。在臺灣,呼應上述變革方向 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綱(簡稱十二年國教課綱),以自 發、互動與共好之理念出發,自 108 學年度起逐年實施。 這類大規模的改革要能達成預期成效,需有學校、學區與 政府等不同層級的涉入,但此非易事,Fullan(2009)指出到 了 2003-2009 年期間才在一些國家中出現,致力於 Barber
(2008)所稱的「專業化中的系統改革」(professionalizing system reform),由此可知從「系統」的角度推動改革的難 度與重要性。誠如 Fullan(2007)所言,許多成功的教改皆 非單一因素或行政體系所促成,而是多個因素的交互作用, 以及囊括學校、學區與政府等多層級的協同推動。
McKinsey Report 曾針對課程改革具有卓著績效的國家 進行分析,結果發現有四項政策及策略是被共同採用的, 包含:吸引高品質人員投入教學專業 持續重視並發展優 質教學的實踐 培育、選擇與增能教學導向的領導者 以 以 及以資料為本持續關注個別學生與學校在早期介入上的成效
(Barber & Mourshed 2007)。上述的政策及策略無可諱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