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4 - 道德经
P. 214

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
             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
                  释义:贲,亨通的象征,这是因以柔顺之德来文化刚强,刚
             柔适中,所以亨通。区分于刚上(艮止于上)而文柔之德居下 ( 离
             明在下),故“小利有所往”,这是天象文柔之理;之于人类,效
             法天文,即谓之人文也。观察天文,体悟天象四时的变化;观察
             人文,通过文化泽育天下万民。
             注  释——
                  ①贲,音 bì,64 卦之一,亦读 bēn、fén、fèn,具有“文
             饰、装饰”诸义。②趾,脚趾。③皤,音 pó,白色。④翰,本
             义指天鸡,后引申为长而硬的鸟羽、毛笔,或指具有文史方面的
             才能等。⑤戋戋,读作 jiān-jiān,形容少,喻指浅狭。

             总  论——
                  山下有火,以光饰之,故授之以贲。
                  贲,有修饰之象征,象数学家一般认为,山是草木百兽所聚
             之处,山下有火,则万物皆被其光采,故有贲饰的象征。
                  据《系辞传》说:嗑者合也,物不可苟合,故受之以贲。贲
             者饰也——所以噬嗑卦后,接着贲卦。
                  初九阳居阳位,当贲之时,具有“贲其趾,舍车而徒”的现
             象。崔憬认为:刚柔相交以成饰,义者也,今近四,弃二比,故
             舍车。车,士大夫所乘,谓二也,四乘于刚,艮止其应,初全其
             义,故曰而徒。徒,尘贱之事也,自饰其行,故曰贲其趾,趾谓
             初也。
                  虞翻说:应在震,震为足,故贲其趾;应在艮,艮为舍,坎
             为车;徒,步行也。位在下,故舍而徒。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六二当位,当贲之时,有“贲其须”的现象。侯果认为:自
             三至上,有颐之象也;二在颐下,须之象也。上无其应,三亦无
             应,若能上承于三,与之同德,虽俱无应,可相与而兴起也。
                  象曰:负其须,与上兴也。

             自然易                    --  209/323 --                 Sep. 2024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