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1 - 道德经
P. 211
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
庭,不见其人,无咎也。
释义:艮,是停止的意思,应该停止时就停止,应该行进时
就行进,动静均不宜失去时机,则其道明达光大;艮其止,是说
停止在其所应该停止的地方,上下抵触无应,是因从初至上,初
与四,二与五,三与上六爻,两两相对,阳对阳,阴对阴,没有
互相应合,故“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但没有咎失。
注 释——
n
i
①腓,音 fé,指肚腹部。②限,界限。③夤,读作 yí,名
词时“夹骨肉”之义;动词作“恭敬,敬畏;攀附; 比喻拉拢关
系、攀附权贵”等。④辅,面颊骨,引申作“口”。
总 论——
兼山而立,位穷于上,相止以静,故授之以艮。
象辞说: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虞翻认为:位穷于
上,故止。时止谓上阳穷止,故止。时行谓三体处震为行也;艮
为背,背也,两象相背,故不相与也。虞翻又说:君子谓三也,
三,君子位,震为出,坎为隐伏为思,故以思不出其位。
初六阴居阳位,当艮之时,有“艮其趾,无咎,利永贞”的
现象。虞翻说:震为趾,故艮其趾矣;失位变得正,故无咎,永
贞也;动而得正,初艮之德也。
象曰:艮其趾,不失正也。
其谓“艮其趾”者,或喻“刚刚起步便停止”之意也。
六二阴柔当位而且中正,当艮之时,具有“艮其腓,不拯其
随,其心不快”的现象。其所“随者”,初六之谓也;虽然六二
中正当位,可以有所为,但受阻于艮止之力,而无以为也。虞翻
说:坎为耳,故未违听也。
象曰:不拯其随,未违听也。
九三当内艮之极位,阳刚得当,于艮之时,有“艮其限,列
其夤,厉熏心”的现象。九三虽欲有所作为,但受艮止厉阻,故
艮其限,痛其骨肉而熏其心也。
Nature Yee -- 206/323 -- Sep.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