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百年对话申遗展-2022-1228-1
P. 15
城市建设者还关注山体的保持和城市与海洋过渡地带的建设。自
19 世纪末起的各阶段,将“如画”的美景纳入城市景观成为青岛老城
建设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德国租借地时期,在郊区广种树木,收购
土地用以造林、修建公园和苗圃,还在道路两侧栽种树木进行绿化美
化。日据时期,继续开展造林计划,建设改善开放绿地。中国政府收
回青岛后,修整开辟了许多城市公园,建设海水浴场,栽植大量的行
道树,最终塑造了山海一体、花园城市的景观容貌。
1913 年湖南路上的行道树 1930 年代第一海水浴场
二 城市道路
经过德国、日本和中国管理者的规划建设,在现代规划思想和实
际地形地势的共同影响下,青岛老城形成了因地制宜、灵活多变的城
市道路体系。
在城市重要地段,如观海山南侧(德国占领时期的行政中心区域)、
火车站东北侧、大港东南侧,采取放射性道路与广场结合的路网形式,
突出城市中心和重要公共设施。
在地势较为平坦的区域,如四方路、台东、台西一带,基本采用
方格网的路网格局,通过密集的方格网划分出适当的地块,方便土地
承租和出让。
在局部丘陵区域,如观海山、观象山、小鱼山等区域,道路环绕
山体建设,呈现环山型路网格局。
方格型 环山型 放射性道路与广场结合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