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 - 大漠之夜
P. 3

《大漠之夜》合唱艺术特色


                      由尚德义作曲、邵永强作词的混声四部合唱《大漠之夜》,在首届中国音
                   乐“金钟奖”众多的优秀作品中名列金奖榜首。该作品词曲珠联璧合,立意深
                   邃,是集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时代性完美统一的佳作精品,具有丰富的
                   内涵和极高的艺术价值,充分展现了我国近年来合唱创作的发展水平。

                       一、创作背景
                       尚德义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创作的声乐作品具有
                   深厚的艺术底蕴和表现力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作个性。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尚德义先生以远方游子般的思乡情怀九次赴西部采风,投身于大西北生活题材

                   的音乐创作之中。而词作者邵永强先生的诗词充满乡音和赤子之情,具有简明
                   格调的民歌风韵,富于咏唱性的长短句结构和真实情感的生动形象,形成了他
                   浓郁的西北风格。对大西北的深厚情结,使得二位拥有难能可贵的艺术创作的
                   心灵默契,他们的风格力求突出民族特色,有激昂的生活热情和丰富的艺术想

                   象。《大漠之夜》以其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和独特的音响,借助大漠中不畏
                   艰难,执着行进的骆驼形象,以此来激励人们克服困难、不断进取,对生活充
                   满信心。展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千百万无私奉献的劳动者的高
                   贵品格,以高大的艺术形象体现出坚韧不拔的生命力量和勇往直前的人生哲理。

                   该作品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功,创作的源泉来源于此。
                       二、作品艺术分析
                       (一)意境与结构
                       《大漠之夜》为三部曲式,曲式结构如下表所示:

                       作曲家合理运用音色变化和声部叠加的创作手法使音乐层层展开。悠长的
                   音调、小二度的音响,写出了广阔的空间,音乐是那么充实、那么坦然、那么
                   淡泊、那么超凡。
                       其中引子(1-28 小节)由远至近,若隐若现仿佛驼铃的声音从遥远的天际

                   传来。合唱部分由女声哼鸣开始,第六小节到第七小节三全音的进行,描写夜
                   色、星光、沙漠,勾画出一幅自然风光的画面,音乐中隐藏着悲壮的情感基调。
                       第一部分(29-48 小节)呈示部,可分为上下两句,上句呈示歌曲主题,由
                   男声演唱,声区处在其非常富于表现力的音域,舒展的旋律, 黯淡的小调式色

                   彩,通过拟人化的创作手法,把骆驼坚韧执着的本质引申至赞美人的内在品质。
                   下句由女低音引出,女低音的浑厚、饱满让人们对沙漠产生了神圣和敬畏感。
                   歌曲第一部分描绘了大漠的浩瀚,歌声伴着驼铃远远走来,合唱声部次第加入,
                   男女声部交替穿插,音调体现出执着、深沉和有分寸的激情。

                       第二部分(49-93 小节)展开部,连接句(49-56 小节)琶音伴奏织体推动
                   了音乐的进行,也让人们感觉骆驼队的走近,声部交错对骆驼发出的赞叹加强
                   了声音上的艺术效果。声部的次第加入也使力度逐渐加强,为过渡到展开部做
                   很好的铺垫。展开部(57-93 小节)力度加强,速度稍快,使全曲形成了第一个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