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4 - 菩提園地般若堂上課講義電子書
P. 344
同體。所謂真淨明妙,虛徹靈通,卓然而獨存者也。」由
文中,可知其見地偉論,一至於此。
廣德年間,河東節度使李洗(音同“深”)奉旨進谒五台
山,請觀國師入京。
李洗回到京城以後,裴休問他:「節度使!您奉了聖旨作清
涼山之游,此行快樂嗎?」
「到處都是風沙,有什麼快樂可言的呢?我實在是受到禪
家的虛誕不實拖累了啊!我聽說清涼山是聖者文殊大士駐
錫之處,風火不侵,到了那兒,熱惱痛苦都會消除的。可
是我五月間到達清涼山以後,猛烈的風沙飛揚著,暑熱撲
身,使得我從僕的兒子患熱症死了,而山裡面的僧人們,
又常常毆打諍訟,像這樣的過咎,真是數也數不清,哪兒
像傳言所說的那麼清涼無惱呢?」李洗答道。
「錯了,您這番話錯了!您懷著熱惱的心,想入清涼之境
,好比披上了麻袋想要越過火堆一樣,怎會不燃火上身
呢?須知所謂清涼的境界,不在外有,不離當下所處的地
方,也不是任何外在之物所能遮擋得住的,非冷非熱,無
形無礙,風吹不入,雨淋不濕,不是用眼可見、用耳可聽
聞的。所以說,真正的清涼,劫火不能燒,毗嵐之風也不
能壞,無熱復無災,就是清涼的境界,這實在不是分別思
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