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9 - 菩提園地般若堂上課講義電子書
P. 39

【大悲懺法會(下)】





            《大悲懺》則是相傳為世尊幼子「羅                                              羅」化身的宋代知


            禮和尚,根據這部《大悲心陀羅尼經》為主體,所發展、

            編寫、制定出的儀軌。它包含了〈大悲咒〉,以及經典的核


            心思想,同時,也涵蓋了安置道場、結界、供養、入懺、


            啟懺,以及懺悔、觀行的種種程序和儀式。誦一個〈大悲

            咒〉僅需幾分鐘的時間,拜一部《大悲懺》則往往需要兩


            個鐘頭左右。





            《大悲懺》是一類「懺門」,也是佛法中的「事門」,是透


            過「事相」、「儀軌」的形式,透過聲音、梵唄、莊嚴的道

            場、虔穆的信眾,所集體共同震盪、共同表彰的宗教情感


            和宗教情操。依此,它也是一項「共修的法門」。




             《大悲懺》雖屬於懺門,它的內容,並不僅僅於消極的懺


            悔,也不僅止於個人的消災祈福以及現世利益。作為一部


            「觀音法門」,它指涉了觀音證覺的般若與涅槃,也指涉了


            觀音的慈悲與方便。行者入懺的十大願文,分別是: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知一切法;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智慧眼;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度一切眾;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早得善方便;

            南無大悲觀世音-願我速乘般若船;



                                                           38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