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05-9漫談慈悲梁皇寶懺電子書_卷五_解怨釋結第九
P. 42
【漫談慈悲梁皇寶懺 60】
主題:慈悲道場懺法卷第五-解怨釋結第九
主講:果卿居士
【今日道場。同業大眾。前是總相。為三世眾怨。解諸怨
結。此下自淨。宜督其心。相與今日何故不得解脫。進不
睹面前授記。退不聞一音演說。良由罪業深厚。怨結牢
固。非唯不見前佛後佛。菩薩賢聖。亦恐十二分教。聞聲
傳響。永隔心路。惡道怨懟。無從得免。捨此形命。方沉
沸海。輪轉三途。備歷惡趣。何時當得復此人身。發如是
意。實有切情之悲。運如是想。不覺痛心之苦。相與已
得。仰餐風化。割愛辭親。捨榮棄俗。更無異緣。豈得不
與時競。各求所安。若不志意堅強。捍勞忍苦。銜悲惻愴
者。忽爾身被篤(音睹)疾。中陰相現。獄卒羅剎。牛頭
阿旁。殊形異狀。一朝而至。風刀解身。心懷怖亂。眷屬
號泣。無所覺知。當此之時。欲求今日禮懺。起一善心。
豈可復得。但有三途。無量眾苦。】
前面所講所懺是總相,是為三世眾生之怨解結釋冤。以
下須自淨其心,常自省察不令有失。我們今天為何不得解
脫?不要說自己沒在佛面前授過記,也沒有聽佛講過法。
而是因為我們罪業深厚,剛強難化。也不是沒有遇到菩薩
聖賢。佛講的三藏十二部經處處可見,我們不去研究學
習,只是聽個三言兩語,與心不能相應,更不能知錯回
頭,惡道怨懟怎會得免?若等到風刀解身時,再想起今日
的禮懺,那就晚了,前面之路只有三途的無量眾苦。
【今日大眾。各自努力。與時馳競。若任情適意。則進趣
理遲。捍勞忍苦。則勇猛心疾。所以經言。悲是道場。忍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