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 - 弘一大師傳_電子書
P. 14

子,在我的心鏡上,日益分明。等到這學佛的十五年過程裡,使我

                   瞭解,音樂家李叔同──息霜,便是我寫的「弘一大師」。但是,
                   直到如今,社會上唱他歌的人,已不盡其數,但知他是誰的人,卻

                   寥如晨星。

                       弘一大師,纍成我心靈上的接天高峰,是由於下列三點:一、
                   他性格的堅強、突出,但沒有凡俗之見。二、他澹泊名利,但不嫉

                   世憤俗,心情坦蕩。三、他不顧生命,出家前獻身於教育,出家後

                   獻身佛道,胸中從無一個「我」字。在我三十八年的生命過程中,
                   從未見過這樣充滿性靈光輝的人。弘一大師的住世,毋寧是人類神
                   性的反射!雖然,古代的高僧都有他們巍巍的德性,然而高僧傳與

                   本人事跡,有許多竟過於神化,而不似弘一大師在多彩多姿的生命
                   中,表現的卻是「平淡」。「平淡」,是人生最難達的理境!


                       弘一大師法侶──廣洽法師這樣說:「衲雖親近大師有年,但
                   覺其語默動靜,無非示教,固不敢以文字贊一詞也!」


                       又說:「大師生平莊嚴示範,緘默凝重,身教重於文采,是故
                   衲不敢妄贊一詞!……」


                       從這幾句話中,使我感到哲人的光華,乃是多生多劫以來德行
                   的纍積,生活在器世間的我們,是無法全部追及的。

                       然而,這剛好是平凡人一面心靈的明鏡。我之崇仰大師,並不

                   在他的音樂、詩詞、書畫,卻在他的「生活藝術」。

                       我個人學他寧願走了樣,能學他生活中一點一滴也就滿足了!

                   我以為他的學佛境界,便是他的「生活藝術」。準此而言,我寫
                   「弘一大師」,換句話說,便是學習大師「生活藝術」的一點結

                   果。一個人內心生活,往往不為外人所知,因此,也常常被人誤
                   解;如果求其心安,也就是了。我們能以弘一大師這一面「德性之

                   光」的鏡子,時時反照自己,雖販夫走卒何憾?

                       《大師傳》的寫作歷程是三年。付梓時三十八萬言。這部六百

                   餘頁的作品,要說是我個人的創作,那是冒犯的。這其中我要感激
                   過去許多前輩給我們留下那麼多的大師文獻。寫作中,林子青長者

                   的《弘一法師年譜》供我史實的引導;乘如、仁恩法師,為我搜集
                   素材;校改時瑞今、廣洽、廣義、傳貫、元果諸上人,黃寄慈、劉
                   梅生先生先後提供參考意見,因此,就作品的精神言,我是述而不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