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83 - 弘一大師傳_電子書
P. 383

弘一大師書簡研究


                   寫《弘一大師傳》餘暇,嘗遍讀《晚晴山房書簡》(上海開明書局
                   版,臺灣瑞成書局翻印本),日久而熟,如對故人;日益浸沉於大

                   師與友人筆語之中,時有「身臨其會」之感。同時,也以此因緣,
                   而興起「研究」書簡意念;豈知,此念一動,(一九六○年以前)
                   臺灣瑞成書局出版的《晚晴山房書簡》中所收錄三百七十四通函件,

                   在腦海中,頓時呈現一片荒蕪與零亂。(按:《書簡》中,大師均

                   未紀年,當出版後,師已入寂,編者亦未注意到時間的排列,或者
                   也無從決定時間的順序,因此造成這一「混亂」,然而,這種錯誤
                   並不算小!)面對如此「蕪亂」的局面,我想──如不加以整理、

                   抉擇,對一代律學宗師,在心理上無以交代。

                   如果,初讀大師書簡的朋友,對這冊鉛字排印的書簡(因不是大師

                   原墨影印,不能作墨寶欣賞),也許不能感覺到什麼!這本書,只
                   要代表弘一大師的「手札」便了;但是,如果稍加研索,便會因內

                   容的散亂而茫然若失。其中,顛倒、零亂最多的,便是佔本書篇幅
                   最多的「致夏丏尊函」九十五通。(一九九二年後,福建人民出版

                   社印行之《全集》第八卷、內收致夏丏尊函已達一百通。)此外,
                   致「蔡丏因、李芳遠、性常法師」等各四十通,也同樣混亂,致使

                   原書簡除「手札」觀念外,實在看不出大師生活上的來龍去脈,這
                   使崇效大師行持的人,雖讀此書,而無從自書簡中對大師德行作深
                   切的體認。


                   基於此種理由,我選定「致夏丏尊」全部函件,作系統的研究,並
                   將這九十五通編號的函件,予以擊破,然後採用「以書簡研究書

                   簡」、「以年譜研究書簡」、「以所有別種資料互相參證」的三種
                   方式,加以考訂每封書簡的年代,再予重新排列組合,重新按紀年

                   順序編定「新目」,並作分段研究敘述。

                   在本文中,引用「書簡」的段首,加的序數,是筆者的編目;函尾,

                   則仍舊保留「開明書局」的舊目,惟有如此,才能使讀大師書簡的
                   人,重新進入有秩序的世界,入此境後,便不會為原先混亂的局面
                   所困擾;同時,便能愉悅地欣賞大師精神上的藝術風光,也可從此

                   得到一面心靈底明鏡,從中反映出一個真的自己。

                   筆者作此一研究,為何僅僅選定「大師與夏丏尊」的函件作為對象,

                   而放棄餘者?我的理由是: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