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C:\Users\user\Documents\Flip PDF Professional\6月_原來臺北版本_完稿修正\
P. 10
古麥和平老師專訪 原住民族在都市的生活
的族語泰雅語,對於古麥和平來說,算 都市生長的原住民會更容易遭受同儕間
是一個初次開始思考自己的族群認同 的不理解嗎 ?
的契機。直到他在大學期間參加原住
古麥和平與我們分享在他的求學過程中,其
民社團和文化活動,才進一步加深對
實鮮少遭受同儕間不合理對待的狀況發生。
原住民族文化的了解。
他向我們分享之所以沒有因原住民身分遇到
大學時期參加的原住民返鄉服務
困難,部分原因也是他母親在教育上的支持和努
活動,讓他有機會在賽德克族和泰
力。讓他們可以無虞的在較好的學區就讀,大家忙
雅族的部落中生活了一段時間,這段
於學業,反而沒有時間或機會關注身分問題。另一
經歷讓他深入體會到部落文化的獨特
方面他也提出可能是因為同儕對原住民族群的不
性,並建立了深厚的情感連結。
熟悉,不熟悉所以也當然不會有歧視或是惡意的
他向我們分享,不僅限於自己的 情況發生。
部落,去其他部落看看與學習,也是
整體而言,古麥和平在求學過程中因為原住
非常重要的。他通過這些經歷,深化
民身分而遇到的困難和挑戰相對較少,除了歸功
了對原住民族文化的理解,並強調在
於母親的支持和他樂觀的性格之外,他也分享可
都市生活中,依然可以通過參加各類
能是因為他有一半原住民籍一半漢人的血統,使
活動和回訪部落來維持與原住民族文
在臺北長大的原住民──古麥 則是漢族。由於母親的部落位於新竹 他更易於消化自我認同這件事。
化的密切關係。
和平 縣五峰鄉的花園部落,所以兒時他們
一家只有逢年過節才會久久回去部
古麥和平是泰雅族,自小在臺北
落。直到他小學的一場颱風冲走了族
長大。他畢業於師大附中,並於臺北市
中長輩的墳墓,也帶走了他們回部落
展開了他的職業生涯,在臺北市原住
的理由。
民族部落大學擔任管理員一職。
從此,他與部落的連結便逐漸薄
在下面的訪談中,我們將更深入
弱,直到國中後開始的鄉土語言課,再
地了解他的成長經歷、工作情況,以及
度牽起他與原住民族文化的連結。
對原住民族文化的看法和體會。
開啟族群認同的一堂課
風災後失去了回部落的理由
到了國中,學校開設了原住民族
古麥和平母親為泰雅族,而父親
語言和文化課程,在課程中學習自己
8 原來臺北 June 2024 原來臺北 June 2024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