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3 - YBAM 50th Anniversary Souvenir Magazine
P. 103

在七十年代末,青年创作歌曲开始萌芽,                           文学味道的作品,在那个时候,这些也是

                     来到八十年代,青年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创                           佛学生活营、训练营、佛曲表演的  “常客”
                     作的经验。于是,马六甲人生佛学中心、                           。
                     吉兰丹佛教会青年团、砂拉越古晋佛教友

                     谊会和斯理居士(Bro Tan Huat Chye)纷                  由于八十年代已有佛曲专辑的累积经验,
                     纷推出《生命的旋律》、《光明色彩》、                           因此佛曲专辑的出版在九十年代更为可行
                     《古刹》和《一盏灯》。这些专辑的发行                           和普遍了。斯理居士的象牙塔组合连续在
                     不但为本土佛曲立下新的里程碑,也为佛                           这时候发行了《慧灯》及《灯》佛曲专
                     教的发展带来新的面貌,可谓史无前例!                           辑、马佛青柔佛州联委会推出《给我生命

                                                                  给我爱》、继程法师携手周金亮打造《禅
 马来西亚佛曲的发展与演变        八十年代的佛曲专辑有几个主要的特色:                           灯》,以及马来西亚佛光协会出版的《祥
                        1.  采用MIDI的方式编曲,电子鼓为
                                                                  和夜》及《祥和》,这几张专辑都属于佳
 程作彬                        主奏;                                   例。
                        2.  曲风节奏多以中慢板抒情为主倾 诉
                             佛教肃穆的情怀,以军乐(March                    可是,就在九十年代即将结束时,本地佛
 五、六十年代属于马来西亚佛曲的草创时  曲,集合出版《静觉之音》在佛教团体之
                             ing)方式表达激昂的情绪,旋律的                    曲再次迎来空前的蜕变与升华!
 期。当时,华文源流佛教的活动还围绕在  间广传,成为合唱团的“教科书”。当时主
                             主要落点,多数落在重拍以平稳为
 梵呗共修,相对而言,佛曲仍不普及。当  要的曲目多来自台湾,如星云大师的《祈
                             主轴;                                  1999年由自在音乐舞台工作室,何灵慧制
 时英文佛曲比较盛行,人们需要将英语佛  求》及《观音灵感歌》。
                        3.  作曲受台湾和本地民谣影响,整体                       作、编导,黄慧音作曲编曲及监制的第一
 曲翻译成中文或闽南语来传唱。
                             风格类似本地流行唱片。                          部中文音乐舞台剧──《释迦摩尼佛传音
 另外,常驻马六甲弘法的金能惠居士所创
                                                                  乐剧》横空出世,深获好评!
 英语佛曲的兴起,缘于驻锡槟城的苏曼迦  作的《送你一声阿弥陀佛》,也是合唱团
                     以上专辑的发行获得全国佛教团体的支
 罗法师。法师本身是美国人,出身基督教  的“金曲”之一。由于拥有合唱团的佛教团
                     持,尤其在接引当代的青年与青少年方                            有了《释迦摩尼佛传音乐剧》的口碑,并
 家庭,为了吸引当时的年轻人学佛,法师  体颇多,马来西亚佛教总会于八十年代开
                     面,更得到了巨大的回响。其中一个明显                           于2004年制作《天心月圆》、2005年制作
 以唱英语佛曲为方便之门接引信众,据说  始,主办佛曲合唱比赛,促进了佛曲的推
                     的现象便是全国几乎所有佛学生活营的歌                           《圆满的生命》音乐演唱会、2008年制作
 其中一个据点便是槟城佛学院,为马来西  广。
                     曲,均采用以上专辑的佛曲。另外,《一                           《雪域上的光芒》等。这些舞台剧的音乐
 亚佛曲的发展拉开了序幕!
                     盏灯》也获得本地唱片行的青睐,销售到                           编曲与监制,也让大家见识了黄慧音在音
 同一个时期,太平邱宝光居士深受台湾星
                     台湾。                                          乐上过人的整体实力与造诣。
 佛曲以口传的方式流传,延续至七十年  云大师的佛曲影响,于是开始创作,用于
 代。为了流传佛曲,佛教团体把所学习的  当时的佛学班和青年团。他创作的方式包
                     继程法师七十年代后期开始作词并与邱宝                           吉隆坡菩提工作坊于1999年,礼请传闻法
 佛曲集合编辑成歌书以便流传。英文源流  括一手包办词曲,也尝试效仿弘一大师的
                     光居士合作,然后由同学周金亮作曲。这                           师为弘法人,程作彬、李英剑、李志兴等
 就出版歌集《Buddhist  Hymns》,三个版  做法,运用西洋古典歌曲的音符,填上
                     些作品在八十年代,佛教团体中以口传的                           监制音乐,举办别开生面的 《称赞如来》
 本的封面分别为褐色、蓝色、粉红色,伴  富有佛法意义的歌词。后期,邱宝光居
                     方式得到广大的传播。其中《慧灯普照》                           佛曲弘法会之“归敬三宝”,为音乐融合弘
 奏方面多用吉他。  士也与开始写词的继程法师合作,其中歌
                     及《禅灯组曲》最为流行。继程法师的文                           法砰击出新的可能性!两个活动的共性,
 曲有“佛青最精进”(太平佛教会青年团团
                     字在当时可说是一股清流,把佛法贴附在                           在于以一个可以容纳数千人的场地里,承
 中文源流方面,当时各个佛教单位掀起成  歌)。据说,太平佛教会目前还保留了一
                     优美的文字上,产生美好的意境,加上周                           担起推广佛曲文化艺术及佛曲弘法的使
 立合唱团的风气,以合唱团的方式传唱佛  些邱居士所创作的手稿。
                     金亮旋律优美的曲调,产生出悠扬且富有                           命。从音乐的角度来说,多以交响乐、世
 曲,柔佛州麻坡施教音居士将近百首的歌
 100                                                                                                          101




                     50 YEARS OF DHARMA PRO PA GATION     CO NTINUING THE MIS SION IN THE 5G ER A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