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3 - 電子書_20200407
P. 133

現象,這與科學傳播的精神南轅北轍,科學傳播不能這樣做。他直言,



                   網紅追求的是觀看人次與點讚數,無論是用何種方式表現,正確性與


                   嚴謹度都有很大疑慮。畢竟長久以來,即使有專業製作團隊與科學家



                   合作,科學傳播的內容製作都已經很困難了,怎麼可能還用搞笑戲謔、


                   隨意說說的形式來呈現,這完全違反科學傳播的基本精神。謝章富強



                   調,科學傳播還是要透過教育系統,只要鎖定台灣各級學校,好好設


                   計製播內容才是重點。他舉例,過去曾以大學生為受眾,運用連線教



                   學的方式,將科普節目置入授課內容,但實際上,大學生真的會有興


                   趣或動機想知道或了解嗎?畢竟都是通識課程,學生們早已選定有興



                   趣的目標,若此非其選項,到頭來只是浪費時間與資源。換句話說,


                   問題在傳輸內容與溝通管道。但反過來說,若受眾目標改成小學生,



                   一來既可輔助老師教學,二來還可能引發小朋友的興趣,就科學傳播


                   的精神而言,也許就會容易許多。






                         除此之外,謝章富就補助案的審查事實指出,無論製作單位多麼



                   積極,或者科學顧問團隊有多麼熱忱,最終、也最重要的還是推播單


                   位的宣傳,以及非常欠缺的公播平台,這對整體效果產生很大的影響。



                   他強調,就算金鐘獎為科學影片設立了專業獎項,但這與科學作品是


                   否能在市場上被看見,還是兩回事。





                                                           133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