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Dong Zen Magazine127
P. 11
學習AI不情緒化
是一種趨勢,需正面思考,想想機器人的幕後發明者是人類,大家還
AI會擔心嗎?
佛教的智慧是開發内在心的無限潛能,我們本來就是佛,擁有佛心佛性
的慈悲、平等智慧,而成佛之事更無人能取代。
AI與生活息息相關,面對AI也無需過度恐懼,用佛法角度解讀,大家要
接受且善用,這是未來必定的趨勢。但AI不能解決人生問題,就如同佛法所
說煩惱的產生都是無明,因不知道而引發,以下有三點建議:善用AI可以幫
助人類的不足、學習AI不情緒化、了解無常變化。
AI是眾緣合和,透過現代方便的學習環境及資源,若人類精進開發內在
無限智慧,必定能在成佛的道路上增加助緣,勉力大家與時俱進,與AI一起
成長,讓世界愈來愈好。
座談地點:台北道場
二、無我度生─無上的慈悲:「為什麼要學佛?只要做個好人就好了
啊!」對於這樣的質疑,好人的煩惱一樣很多,學佛是為了開發智慧,解脫
煩惱。假如沒有智慧,好人只是一個煩惱的好人。而《金剛經》開示的無我
及緣起真理,使是解脫的智慧,能斷除無窮的煩惱,活得瀟灑自在,並能體
會「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三、無住生活─真正的自在:星雲大師在佛光山藏經樓有「建寺安僧,
傳道五洲,猶似蓮花不著水;雲遊世界,緣結十方,一如日月住虛空」的對
聯,就是「自在」的最佳寫照,生老病死無人能例外,但只要心不執著,就
是自在,就是解脫。
四、無得而修─真實的獲得:星雲大師曾開示「四大皆空示現有,五蘊
和合亦非真」,因此大師一生「以無為有,以空為樂」,才能將佛光山從50
年前信徒口中「連鬼都不來」的荒山,成就為如今「法水長流五大洲」的人
間淨土。
講座地點:佛光山慧慈寺
東禪佛教學院月刊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