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8 - Dong Zen Magazine127
P. 58
記得六十多年前跟隨他出門弘法,師徒一行人長袍寬袖,常常要走一、
二十里路才到目的地。我們問他,為什麼不坐車子?他說,在大陸時,常常
要從棲霞山走到南京,再從南京走回棲霞山,得從早上走到傍晚;甚至從故
鄉仙女廟走到鎮江焦山佛學院也要一整天時間,已經習慣走路了。
發心立志 願為眾生馬牛
因此,師父早期在雜誌上發表文章,就曾以「腳夫」為筆名,自許能像
個搬運工的腳夫,替眾生作馬牛;他曾為叢林學院每年舉行的行腳托刹寫下:
「走出國家富強的道路,走出人間光明的道路,走出佛教興隆的道路,走出
佛子正信的道路。」在我看來,這四句話,就是他一生的實踐,也是他一生
成就的縮影。
1949年,師父從大陸來到台灣,不但舉目無親,生活無著,甚至三餐不
繼,他何以能大步跨過難關,把佛法弘揚到全世界?關鍵在於他的「人格特
質」,如做人誠信、有情有義、待人好、肯給人、能吃虧……,他不像一般
的出家人冷淡難以親近,反而很熱忱、溫暖,特別的俠義熱腸。可以說,最
初他踏上弘法的這條路,帶著的就只是一顆赤子之心。
早期宜蘭信佛的人不多,若法師要到宜蘭講經,必須搭乘火車經過好
多山洞,不但鼻孔,連臉都被燻得黑黑的。而且當時的雷音寺老舊狹小,生
活條件有限,連個廁所都沒有,因此到這裡講經的法師,沒有人肯再去第二
次的。後來頭城、羅東等地的信徒,紛紛邀請師父去弘法。於是師父帶著我
56 東禪佛教學院月刊